“为什么要补课?”
家长的回答:
“学校里没听懂,回到家我们也辅导不了。”
“希望能多学点东西,或者提前学些东西。”
“别人家的孩子都补课,我们家也得补吧,不然总感觉哪里不对。”
“照顾一下老师生意,班上能被重视一些。”
学生的回答:
“不知道!”
“我妈(爸)让我来的!”
……
这是我常听到的回答,不仅是补课,换成「课外兴趣培训」去问,得到的回答也大差不差,十分有意思。
关于补课、培训班,第一次听到是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本人记性确实还行),那时候特别流行什么剑桥少儿英语,奥数班。不过,我们家对此不知所措,经济能力也不行,确实不太愿意掏这个钱。不过,如果我当初一直在安庆读小学,恐怕家里人最终是抵抗不了“至今不衰”的补课热的。
我在三年级上学期结束的暑假,跟随打工的父母去了江苏常熟市赵市镇,先是在一所私立的外来子弟学校读完了三年级,然后考入本地的赵市中心小学。小学六年我待过三所学校,享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教育,内心难免会将它们比对一番。
赵市中心小学自然是各方面压倒性胜利:多媒体课堂、师资强劲、教育有方、环境优越等等吧。当然,安庆现在的小学可能也差不多吧,不过,我说的那些都是15年前的事了。
我记得,当地学校一年级就开始教授英语和珠心算,所以我四年级刚入学,英语学科目标就是考及格。
老师上课循循善诱,喜欢三好学生,也不放弃成绩差的学生,至少不会把钱和关系扯进来。
同学个别几个也有上课外辅导班的,但都是兴趣爱好,就没听过是去做课内辅导的。
开设素质拓展课,就是每天正常课程之后加设一堂课:涉及奥数、书法、绘画、英语、皮艺等等,学生自由选择,并且全校统筹分班,也就是说,你身边可能会坐着一个大哥哥,也可能坐着一个小妹妹。听说,今年安庆也开始这么做了,嗯,很棒,但我可不可以说是落后了15年?
不仅是落后,甚至可能存在倒退现象。
我先前在教育机构做过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作为惩罚手段,让学生唱歌。小朋友难为情说不会,我说你可以唱国歌,结果让我感到吃惊,她竟然不会,我一一问下去,班上孩子竟然都不会,说学校也没教过。都四五年级的学生了,不会唱国歌?倒是网红曲目张口就来,唱的还是《生僻字》。音乐课老师都干嘛去了?还是音乐课都被换成语数课了?要不是当时教学任务在身,我都恨不得教大家唱国歌了。
这就是安庆教育的现状么?
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负责检查批改,那老师节省下来的精力时间都去干嘛了?
小学课外班学初中知识,初中课外班学高中知识,那学生在课堂学不到更多知识的时候在干嘛?
语文不好补语文,数学不好补数学,是老师教得不行?还是学生学得不行?
说到底真的是要感谢那么多的家长,为此恶性循环都贡献了宝贵一刀,最终还拼不出个良性结果。
我不是想砸老师的饭碗,只是希望作为家长一定要理性考虑,要遵循查漏补缺原则。学得不行,该补就去补,不仅要补基础知识,也要补学习方法。不然在读期间全指望补课么?那样孩子非但不会跟上这批时代队伍,反而会渐行渐远。毕竟,他们需要时间休息,也需要精力拓展其它兴趣爱好。这个时代,升学考试已经不是唯一出路了,但读书学习是永远需要的。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在外散步。一群小朋友补课结束,结伴回家,途经一所学校,有人提议一起把高墙上的字打下来,我闻声望去,上面写着:“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我立马过去劝住了这帮熊孩子。
难道孩童世界也没有容易二字了么?
这就是安庆教育的现状么?
我在做老师的那段日子里,就经常和同事交流说,不能光教知识,也要教方法,前者是教学,后者才称得上是教育。教育,就应该是教学与培育。
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在现身说法讲做人,他们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
就说我个人吧,小学一年级一开始挺认真,写个作业都是一笔一画,我还奇怪为什么其他同学很快就在外面玩了,一问才知道他们是随便写完了事。不久,我作业也马虎起来。老师非但不鼓励,还当着全班同学发出感慨:“一开始还好,突然就不diao照了。”难道这其实就是在鞭策我?不过,着实伤害到了我小小自尊心,让我对老师充满畏惧与恨意,对学习也失了兴趣,直到后来去了江苏。
借这么一段经历我想告诉大家,孩子在学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同学,孩子出了问题,无论是学习问题还是身心问题,先排除家庭因素,剩下的那都是学校的责任。但解决问题并不是要去追究单方责任,而是多方协同参与处理。
因此,为什么总说老师是份伟大的职业,其伟大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在于他能直接有效地影响到一班学生。父母家长的一番肺腑之言可能都不如老师的一句夸奖管用,但同时,很多时候也要求他们不能像正常职业那样随意。即使心情不好,也要控制情绪,避免给学生带去负能量。我初中那时候就受影响,财迷心窍,想大学毕业后回安庆当老师。
这么些年过去了,安庆的教育行业也一直都不失所望,还是那么的欣欣向荣。
哦,还不能说是教育机构,应该是教学机构。可能我接触到的机构还比较少,印象里的都是以达成教学目的为目的,并没有多少培育的想法在里面。
今年因为和外甥女在学习方面交流颇多,最终没能忍住这股口诛笔伐的冲动。自己朋友圈多少也有些家长老师和学生,看后如若有切肤之痛,还请宽恕,但我更希望在思想上拥有碰撞,也欢迎后台留言交流。
当然,说这么多也不一定有用,我一直和学生讲,学习也好,遇到问题也罢,先想想是什么?再想想为什么?最后想想怎么做?。
那我会怎么做呢?去年年底有做线上教育工具的想法,系统是很快搭建好了的,内容还在不断填充,相信不久能给到身边朋友试用,也希望能为自己学生的教育问题贡献点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