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含山县老师违规补课被防疫人员踹门查获的事儿,这两天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
这个老师违规补课,被防疫人员抓包后自觉心虚反锁上门,企图蒙混过关。防疫人员敲了10分钟门之后,有人一脚踹开了教室的门,掐了老师的脖子,把他扯出去进行训诫。
这件事防疫人员确实有不对的地方,方式上有些粗暴,执法人员当着孩子的面,掐老师的脖子,已经被官方点名。老师也违反防疫规定,现在德尔塔变异毒株肆虐,十几个学生不戴口罩凑在一起,当然不行。这两件事该通报通报,该处罚处罚,没什么好说的,最大的争议还是两个字:补课。
知道自家的老师被抓之后,机构负责人贾某态度还不错,先承认有错在先,然后就哭穷,说因为疫情,这两年运营得不好,欠了很多钱,资金周转不开等等。这位老哥也是太老实,说漏嘴,说我这个培训机构从2009年开始招生,到现在还没有办学许可证。一句话把含山县教育局也给卖了,难怪要亏钱。
关于7月24日中办和国办发布的双减报告,规定机构不得占用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等等,在政策层面堵死了教培机构的生存空间。此后各路培训机构,线下的,线上的,都在忙着想办法,有转移阵地的,有裁员节流的,还有家长群里讨论,要不我们凑点钱,把老师直接包养了吧?
这些培训机构能火了这么多年,互联网+教育动辄融资几轮,圈钱多少多少亿。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个蛋糕,足够大。中国家长最朴素的想法,是一切为了孩子。只要孩子愿意读书,花多少钱,实在是很次要的事。据说有出手大方的家长,为了孩子从学校前500名冲到400名,一节课1200请家庭教师,一年砸下几十万都带不眨眼,真是贫穷限制了我们这种普通质量男性的想象力。
有这群花钱不眨眼的顾客,老师们也赚得盆满钵满啊。小城市咱们不说了,就说苏州这种大城市吧,一位名师,差不多是练习册上有名字的那种水平的名师,单靠培训机构赚外快,一个暑假补出一台宝马车,都是很轻松的事。
可是啊,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孩子的想法呢,作为主角,他们在这件事里,怎么就消失了?
我们社会舆论讨论补课的时候,多数在谈家长的看法,老师的精力分配,或者出于“广告”需要,找几个特殊案例,证明补课确实有用,但对孩子来说,去培训机构真的是刚需吗?
给孩子减负这个话,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就有,我是没论上啊,可现在回头看看,我们平辈人里面真过得好的,还都是那些从小就聪明,学习起来不怎么费劲的孩子。
靠金钱去弥补智商、学习能力的差距,对家长来说,只要砸钱就行,简单又方便,不需要自己多操心,对老师来说,在哪上课都是上,正职没有副业赚得多,那就多干副职。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学校教育质量下滑,孩子越来越依赖课外辅导。家长们还以为,是课外辅导真的有用,实际上,从最根本的地方,就有问题。
这次国家出台双减,一方面是想让教育回归学校,另一方面,不止给孩子减负,也给整个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这样下来,学校、家长和孩子才能回到正常的路上,课内的归学校,课外的归家长,孩子们被“鸡娃”得少一些,说不定亲子关系,也能融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