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 > 教育资讯

大学没有内部指标! 送子女读名校却有猫腻, 一科研副所长竟这样做

科学技术一直都是我国近些年来极为重视的重要发展因素,自从1978年以来,确定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开始,我国一直都是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不过想要将一个人才从幼小无知到启蒙引导,这是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社会乃至是国家的正面影响和培养。

今天,就来分享一个情况比较特殊的“科研人才”培养的案例,安徽合肥市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在2015年因为一项特殊的科学发明,特招了一名学生。不过这名学生的发明,现在证实是和其在中科院合肥某研究院的父亲的科研发明,成果高度相似。

2018年,又是与其科研院所父亲科研成果类似的成果,再次被安在了当时已经面临高考的孩子身上。这对刘姓父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动,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牵扯到招生问题。

从前文中也可以得知,特招进入到了省重点高中,这名学生主要是凭借着其父亲的科研成果作为助力。国家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即将升入高中的学生就已经有了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的科学发明,那么可想而知,求学之路必定会一路绿灯,甚至于那些普通学生视作圣地的省级示范高中,这位学生也是可以随意挑拣。

2018年时之所以会有另外一项发明,这也牵扯到了这名学生的升学。

大家都知道,在2019年前“强基计划”没有出来之前,包括众多985名校的各大高校,都推出过自主招生计划。无论是北京大学?的博雅计划还是清华大学的领军计划,实际上都是非一般学生进入名校的“捷径”。

当然,这些非一般学生的捷径通行证,就是需要有竞赛名次和奖项,再或者就是在某个特定学科内有极其巨大的贡献。

实际上上图已经说明了一切,第一次入读高中的时候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的科学大奖,因而轻松的入读了安徽省内知名的高中。第二次则是以其父亲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再次申请了国家专利的科学发明,无疑,这个具有国家专利的科学发明,自然对于这名学生被名牌大学减分或者特招入校,起到十分大的作用。

既然此次事件已经爆料出来,而且涉事的中科院合肥某研究所已经发布了通报生命,将会进行调查并且及时反馈调查结果,那么可想而知,最后这名学生如果真的完全没有参与其父亲的科研事业,只是利用“套娃”原理而读了名牌高中和顶尖大学的话,那么这个学生的未来堪忧。

此外,对于孩子的父亲,能够在中科院供职,而且有理由相信,其科研成果应当不止被自家孩子为上学而特意“套娃”的两个而已。如此看来,虽然科研攻关能力是有了,但是这位“科学家”的认知和格局,的确还是有狭隘性啊。

既然自己是从事科研工作,也就知道如果没有真才实学的话,那么最后进去了孩子也只能去做一点边角料的工作而已。实际上,类似这种“科二代”的情况屡见不鲜,无论是在国家级期刊给自家女儿发诗歌的人,还是这一例,想必最终都将会受到法律以及相关院所规章制度的制裁和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