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 > 就业

留住那个乡村教师

作者 / Millie、应淇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从杂草荒芜的校舍到窗明几净的教室,跟过去30年相比,整个乡村教育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

但如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变化变化其实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簇新的桌椅、现代化的电子白板和计算机教室……从硬件设施方面而言,许多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已经相差不大。

但这些崭新的硬件设施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作用,因为缺乏具备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年轻教师。

师资短缺一直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不少乡村学校只有几个教师,因此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多职,一人包揽几个年级或几个不同科目的教学任务,比起分工明确的教师队伍,更像是陪伴性质的“孩子王”。而由于教师不足,不少乡村学校只能取消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难以全面发展,走上振兴乡村教育的正轨。

教师的流失和生源的流失一样,成为国内诸多乡村学校反复的阵痛和隐忧。

如何留住乡村教师?这个亘古不变的难题,现在向我们敞开了新的解决维度。

01 留不住的乡村教师

杨罗小学是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下一所小规模学校,这里接收着周边几个贫困村的孩子,目前在读人数是90人。与之相对的是,任教老师也仅有9人,其中包括校长毕辉。

“5个年级,5个教学班,每个班12门学科,9个老师根本不够,1个老师除了一门主课外,还要附带好几门其他课程,通常一节课接着一节课地上。”除了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外,校长毕辉的课程安排也十分紧凑,几乎从早站到晚。

受限于地域环境、学校规模和教学水平等种种因素,杨罗小学在世俗眼中,实在算不上年轻教师们的好去处,也很难留下这些年轻老师。毕辉稍显苦涩:“去年一下走了4个年轻老师。”

长期没有新鲜血液补充的杨罗小学,还面临着教师老龄化的问题。

杨罗小学现留的9位老师中,1位30岁,1位40岁,剩下的老师都在50岁以上,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都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

杨罗小学的处境不是孤例。刘满婷是安徽六安市马店镇芙蓉小学和西圩小学的校长,两个学校分列马店镇南北两端,相距15公里。

2012年,刘满婷刚来到芙蓉教学点时,教学点杂草丛生,而学校仅剩28名学生和5名年长的老师。刘满婷成了芙蓉教学点建校53年以来第一位女教师,也是当时学校唯一一位年轻教师。

满婷运用智慧课堂上语文课

乡村教师短缺,且老龄化严重,是全国教育的结构性问题。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占全国教师人数的1/4,其中40岁以上的教师占比约为42%。

全国有110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为什么乡村却留不住青年教师?

除了地域条件,物质差距外,不可否认的是,乡村教师要面临的教学压力也十分巨大。

2018年,据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79万余。陪在这些孩子身边的基本是不识字、且要操劳农活的老人。

这也导致了与城里相比,乡村孩子缺少课前预习的监督、课后的辅导与帮助等环节,使得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相互脱节,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于是,孩子得不到家庭鼓励的正向循环,老师也要承担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重压力。

另一大现实难题是,处于交通、教学资源闭塞的乡村,除了生活上的不便外,留守的乡村教师们还很难与同侪交流学习,进行自我提升。

教师越少,愿意留下来的年轻教师也越少,生源流失也在加速,这是个双向的困境。

刘满婷最怕在开学前接到教师的电话,“一打电话,十有八九是要调动。要想留住,特别特别难。”

她顿了顿,“哪怕多待一个学期也好。”

02 如果教学变得智慧

如何减少目前乡村教学的压力,留住乡村教师?

一块平板的介入,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2020年,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投向了蚌埠市的875所学校、6292个班级以及六安的773所中小学。利用人手一个的平板,即可一键下载教学资源,轻松开启课堂并完成师生间的及时交互,老师们感慨:“虽然学校的环境、师资比不上城镇学校,但好歹和他们一样用上了智慧课堂。”

从线下到线上,从黑板到平板,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孙村镇距黄山风景区仅50公里,远离城市喧嚣,同时也倍显寂寥。孙村小学现在学生只有88人,其中留守儿童就占了30多个,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监管难以到位。但当一块平板在乡村学校流行起来,智慧教育的新模式在孙村小学扎根,老师们从备课到上课、课堂检测到作业批阅的一系列教学流程,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孙村小学的语文老师汪艺童对智慧课堂的运用就有着独到的心得,并且探索出了他的“七彩秘籍”。

年轻的汪艺童老师分享他探索的智慧课堂使用“窍门”

“找资源很快。”汪艺童首先满意智慧课堂的课件资源储备和制作功能。以往,为了打造出满意的教案,汪艺童总要费不少工夫,深夜挑灯工作更是常有的事。

但现在,只要轻点平板内的“资源中心”,就能在资源库中挑选图片、音频、视频等与课本相匹配的备课素材。这让汪艺童节约了很多查找资源的时间,甚至是购买资源的花费。

同时,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可以得到学生预习作业报告的反馈,明确新课重难点方向,以便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任务中遇到的难点与问题,主动调整教学流程,灵活挑选例题案例在课堂上讲解,并给备课参考。

当一切准备就绪,“智慧”真正来到了课堂环节,上课的模式和师生的互动也随之改变。

上新课文的时候,汪艺童可以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可视听”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这种灵活、具象又动态的教学方式也在其他乡村教师的课堂中广为应用,并且颇受好评。

“五岭逶迤腾细浪。”有语文老师上到这里时,感到这样的景象实在难以用语言向学生描述,于是从系统中调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群山大江的壮阔景象。

而在杨罗小学的一堂智慧数学课上,数学老师孙莉调出“射线”的动态视频加以生动阐释,孩子们以前的固有认知一下子被打消了。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射线的另一端在无限延长,正如教师孙莉也看到教育的可能性在无限延长。

杨罗小学数学老师通过智慧课堂上课

此外,汪艺童也会随堂提问,并且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情况布置不一样的练习:背课文、编故事、晒笔记,学生可以用图片、语音、视频多种形式来作答。

孩子们喜欢完成这些练习,也喜欢在智慧课堂上主动抢答、进行小组PK等。谁在课上抢到“抢答”的按钮,甚至都会被投来羡慕的目光。

要进行教学测验的时候,汪艺童会将测验通知以“七彩任务”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周末他还会布置一些有意思的特色任务,“小小摄影家”“K歌大赛”等,寓教于乐。每逢假期,汪艺童将七彩任务布置成聊天或是讨论形式,学生进入聊天室或是任务讨论中,可以自由交流,老师参与监督,随时关注。

汪艺童的“七彩任务”变成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一个可以实时互动的平台。

“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远距离的实时互动。”农村学校的孩子大多都是来自不同的村落,假期里很少有聚集起来学习的机会,老师也不可能时时刻刻跟随着学生,智慧课堂的使用帮助解决了这个难题。

多样的课程、互动、作业模式,自由性和可拓展性都很强,学生们乐在其中。

让汪艺童印象深刻的是,他去家访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反映,现在孩子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拿出平板来写作业、做笔记,还要给家长介绍平板的功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汪艺童来到学生家中,指导她使用平板电脑

当教和学一起变得“智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业数据不断累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也意味着“因材施教”这个教学理想逐渐成为现实。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只能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对学生进行教学,并无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而通过智慧课堂,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随时请教老师,老师也可以及时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

孙村小学对“智慧课堂”的具体应用只是科大讯飞智慧教育的一个缩影。

走出皖南的小县城,因材施教的智慧教育已覆盖青岛、昆明、芜湖等全国近20个地市、县区。

03 越来越多的“燃灯者”

当乡村学校有了和城镇学校一样的软硬件,乡村教师们也有了和城里的老师一样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参差的裂缝被弥合,缺失的链接被建立,遮蔽的通道被敞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打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们留了下来,或者主动加入进来,在山间村落实现教育梦想。

如今,芙蓉小学的10位教师中,9位都是年轻人,有教师的家甚至远在舒城。

95后教师赵文玉坦言,去年,她本有机会回到条件更好、离家更近的当地小学任教,但最终选择留下,“刘校长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她口中的刘校长就是刘满婷。如今,她的芙蓉小学办学质量提升,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学校的生源也止跌回升。从她刚接手时的50余人,到这学期的200余人,芙蓉小学越来越热闹,“甚至来了十几位河南的学生。”

芙蓉小学的孩子们在操场上热身

而智慧教育打通了教师日常获取外部信息或者支持的渠道,让教师在乡村学校更有成就感、获得感,也激发了他们对教育实践和美好未来的渴望。

在一次六安市的公开课评比中,通过科大讯飞智慧课堂的应用,芙蓉小学的一位年轻教师摘得了市二等奖,还有一位教师获得县级奖,荣誉感满满。“一年下来,智慧课堂已经成为年轻教师成长的好伙伴。”刘满婷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看咧,我们的教师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弱。”

信息化是弥合城乡教育资源鸿沟的有力手段之一。智慧课堂,已经真正搅起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 刘满婷也比从前有了更多青春同行者。

六安市许多其他学校的老师也都坦言:“我的课堂变得大不一样了”。学生们更喜欢“上课”了,老师们也更愿意“上课”了。

当学生们表现出更浓烈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们知道自己的辛勤灌溉能够开花结果,春华秋实满庭芳,也会更有信心和耐心。这种教学的正向反馈,为乡村教师们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意义和动力来源。

而题目抄写、作业批改、错题订正、作业讲评……曾经这些需要耗费师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也被逐渐改变。应用智慧课堂之后,作业似乎成为了一件充满新奇趣味的游戏。教育信息化铺建了师生成长的“快速路”,也搭设了师生互动的“桥梁”。

一位见证和参与了乡村学校变革的老师感概:“孩子们能接触到新的教学方式,而作为老师,我个人也很感动和感概,觉得乡村教育是很有希望的。”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想激活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加快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乡村青年教师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而现在,这支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目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超过40%。

一批又一批满怀理想的青年教师正在走上乡村校的三尺讲台,绘就奋斗、担当与奉献的群像。他们助力振兴乡村教育,争取让更多孩子立足于大山,面向未来,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做乡村娃娃们的“燃灯者”。

毕辉说,自己一家人都是乡村教师。妈妈是,姐姐、姐夫也是。一大家子投身教育,一辈子扎根在乡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杨罗小学毕辉校长用智慧课堂上课

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留在这里,让新的教学模式落地生根,让质的课堂变化润物无声,让山里和山外的差距缩小一点、再缩小一点。

他们守住了教育梦想,也守住了孩子们心中关于求知和探索的金色火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