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合肥市淝河小学副校长王宏:目前缺少一种长期可视化的阅读评价方式,它可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师杨玲:教材只是学校和教师组织教学时使用的工具和模板,其知识的涵盖面有限。
合肥市习友路小学教师高丽:有的可能是打着阅读课的幌子,教学生做着阅读理解题。
阅读不是语文独有的事
“‘双减’之下,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精力上的保证,使课外阅读可能性增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又使学生学习变得轻松。”在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师杨玲看来,“双减”和阅读的共同目标都是全面育人。
杨玲认为,教材只是学校和教师组织教学时使用的工具和模板,其知识的涵盖面有限;因此,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校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课外阅读能力的形成会让人终身受益,课外阅读的专业性和广泛性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潜能。
“只阅读的学生是营养不良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阅读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可能性,塑造人的良好品格,滋养生命”。合肥市习友路小学教师高丽总结,阅读,向外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向内是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阅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知识可以分类,学科可以分设,但学生的精神成长的需求却不能分割。据有关专家解读,“阅读不是语文独有的事,中小学生的精神成长特别需要精神养分搭配全面、成体系的全学科阅读,特别需要各学科内在知识与精神的相互融合与滋养。全学科阅读,真正从个体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角度,将阅读从单纯的语文素养范畴转向学习能力体系,即学生不仅需要文学、历史、社科阅读,也需要数学、科普、艺术、体育等方面的阅读,推进全学科阅读”。
杨玲建议,学校应尝试把阅读内容纳入教学任务,开发适合学科阅读的读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的延展性,以学习者和阅读者为中心,构建学科阅读体系。同时,课外阅读也不仅仅限于文本阅读,动脑动手的活动都可以和阅读结合起来进行。
高丽表示,阅读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国民素质,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最直接、最便捷、最可行的路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学生们有了与中心城市学校的学生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近年来,国家在缩小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硬件差距已逐步填平;但是,在师资力量方面还难以实现绝对的公平。西部、乡村薄弱学校,图书配备有了,但是,可能在引导学生阅读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大力推进。
从阅读推动改革
杨玲指出,阅读资源的构建、阅读引导和阅读效果评价等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在阅读资源的构建方面,有的方向性不够明确,资源选择也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划来设计和选择;在阅读引导和阅读效果评价方面,缺乏有效的长期机制和实际可操作的措施。
杨玲建议,借助图书室等阅读公益组织,开放阅读资源,拓展阅读渠道。同时,借助学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成长需求合理选择阅读素材。阅读引导方面,我们要加强阅读引导者的培训和示范,多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同时,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阅读素材,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信心。阅读效果评价方面,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问卷调查,大数据显示阅读效果;也可指导家长亲子互动开展亲子互动检测阅读效果等。同时,我们也要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作为阅读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鼓励学生自主表达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改写。
在合肥市淝河小学副校长王宏看来,现在的阅读资源相当丰富,图书馆、书店、书坊在不断增加,包括学校也开设了校园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这都拓宽了阅读的渠道。但在阅读中,还是以学生和做研究、考试等有需要的人居多,没能达到人人要阅读、处处能阅读的需求。其实还可以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阅读环境建构,让图书就在我们身边,让阅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营造这样的阅读氛围,这可能就需要政府投入了。
如何让阅读引导达到效果,王宏列举了深圳市的做法。早在十几年前,该市就开始从政府层面推动阅读,他们有着一群热爱阅读的人建立了团队,有社会人士、政府官员、教师、家长和学生,推动整个城市一起阅读,他们会在一定时间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引导大家一起读、一起分享、一起学习,这批人成为了最早的阅读推广人,服务于所有爱阅读的人。而阅读评价,目前学校做到的就是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展示(可以是朗诵、讲故事、心得、阅读推介、图书漂流、阅读记录卡……);但每项展示具有时效性,目前缺少一种长期可视化的阅读评价方式,它可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
警惕阅读培训机构
如何用阅读“喂养”孩子,这是摆在很多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市场上阅读培训机构层出不穷,部分家长期望将阅读习惯培养的重任寄托于此。“有的可能是打着阅读课的幌子,教学生做着阅读理解题。”高丽说。
对此,杨玲也持有相同的态度:“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知识化’、一味以考试为导向的功利化阅读课,则没有参加的必要。”杨玲建议,如果阅读规划得好,引导方向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其阅读内容与学生成长结合较紧的,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的,不妨一试。
在互联网时代,不少家长和学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电子阅读的浪潮中。杨玲认为,电子阅读主要是便捷、新颖、信息量大。但内容庞杂,鱼目混珠,阅读者难于取优去劣。同时,其阅读姿势固定,对视力损害较大,又缺少纸质阅读的仪式感和存在感,因此,不是理想的阅读方式。
“个人认为,纸质书阅读更有利于深度思考、有利于保护视力、有利于营造书香气息。”高丽说。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不需要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高丽说,引导孩子阅读,首先是意识先行,父母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和孩子一起读书,在阅读中,慢慢总结经验和方法,家庭亲子阅读以分享、交流感悟为主,坚持着一起往下读就好了。
“陪伴和保有对阅读的信仰,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事情”。杨玲建议,家长要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让有益书籍随时可见;孩子阅读时,家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去读;可以和孩子互动,听取孩子谈阅读内容和感受,让孩子获得阅读的激励和成就感。
□本报记者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