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开通了调剂系统,如今调剂也基本上接近尾声,在考研人数突破四百万的情况下,今年的调剂真的算得上是“神仙打架”。
对于正在进行的调剂,你身边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呢?以笔者为例,向大家分享一下网友的调剂之路。
姑且称考生为小丽(化名),小丽21岁,大三,在陕西师范大学读书。需要说明的是,陕西师范大学也是曾经的211高校,如今的“双一流”高校。如果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笔者推测分析,小丽应该能够上岸一所985高校,最低也能上岸顶流211高校。
毕竟小丽有这个实力,本科出身不错,而且这也能体现出来她的学习能力,在这两种状态的加持之下,小丽上岸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然而结果是,小丽一志愿以失败而告终。无奈之下,小丽开始寻求合适的院校并联系调剂。正常情况下,调剂的时候也要挑选几所学校,水平高点的高校适合冲一把,水平一般的比较稳妥,当然也要选出来备选的学校作为保底。
小丽的调剂志愿C选择的是安庆师范大学,是安徽省的一所一本高校,说实话如果这事放在我们身上,学校和自己都会感觉有点纠结。自己纠结的是,我堂堂一个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竟然要去一所双非高校读研究生,感觉有点“沦落”感,也有一种“逆淘汰”的感觉。
而学校呢?学校会考虑到,这学生情况还算不错,人家投档的意图到底是随便投一投,还是真心想来?如果随便投,学校就成了备胎,如果真心来,为什么要把志愿放在靠后的位置?
既然如此,学校肯定会选择留下意愿强烈的学生,这样也能减轻工作的压力,以及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另外一方面,考生这么多,意味着需要调剂的考生数量也大,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高校会怎么样?
当然是好好筛选一番,最终留下优秀的考生,大多名额基本上都是留给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本科层次如果差一点,被选择的机会也就会低一些,注意不是你选择而是你被选择。同样,小丽的调剂志愿也被拒绝了。
加之小丽考的是教育专业,这个学科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学生也就会更多。别说人家安庆师范大学,可能地方性二本院校还要挑一挑学生。
所以说,小丽感叹一句:对不起,是我不配!
学生说出来这样的话,多少都有些抱怨,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因为选择的权利取决于你的优秀程度,否则只能被选择。
对于此事,很多网友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考生人多,这种情况属于正常;还有人认为,安庆师范大学从哪里来的勇气拒绝这样一位优秀的考生的呢?
分析其原因,我也倾向于前者,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了,招生名额在人家学校手里,人家就有选择的权利。
但是如果为了读研而选择放弃自己的很多底线,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或许你会因一时的上岸而感到窃喜,但是真正读研的过程中,你或许会发现落差很大,最终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所以说,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要保持理性,想清楚自己考研的初衷与目的,如果能够在读研和内心这两者之间寻求到平衡点,那么就去选择调剂。如果你找不到,或者说觉得很屈才,反倒不如再来一次或者去工作。
对此,读者朋友怎么看?同时欢迎你们分享一下调剂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