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过去半个多月,各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逐渐公布了。在公布成绩的时候,当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
那些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般都对自己很有信心,查分数的时候,也是相当的淡然,因为实力摆在那里,只要不出现意外,成绩还是相对理想的。
可那些平时成绩平平的,在查成绩的时候,在输入自己的高考信息时,迟迟不敢按下确认键。因为他们实在紧张,生怕成绩不理想。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高考的考生紧张,考生的家人也是相当紧张。他们当然希望考生能考个好成绩,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不过,高考除了考实力,其实还有一个特别重要,那就是考生的字迹,字迹工整也会给评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
毕竟,高考的试卷,除了选择题的答题卡是由计算机阅卷,其他部分,大多数都是人工批改的。
安徽亳州有一位考生,不仅成绩不错,字体也是特别的工整,让人称赞。她写的字体就像印刷体一样,同一样倾斜度,一点涂抹的痕迹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看的是心情愉悦。
这名考生叫胡心宇,除了字体像印刷体,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英语还是满分150分,成绩更是考了619分。这个成绩,她也可以上个不错的学校了。上一本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们来看一下她写的字,虽然是英语,可是写的也是相当的工整,不说的话,真的以为是印刷出来的。每个单词之间,相隔的距离也是非常的均匀。看到这样的字迹,怎能让人不喜欢呢。在字迹潦草的考卷中,能看到如此简洁的字体,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很多网友也感叹,“我要是改卷老师,不管她写的内容怎么样,就冲她的字,也会给她一个不错的分数”。
所以,如果试卷字体写工整,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真的很不错。
现在其实有很多练习字体的方法,比如常见的就是买一些字帖,让孩子练习,久而久之,也就自然像模像样。不过还是要勤加练习。
要想字写得不错,那可是要下很多真功夫的。这让我想起了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这点想必众人都是知晓的,可是王羲之也不是天生就是大书法家的,他也是一天天熬过来的,才练成了一手让人惊叹的好书法。
王羲之在七岁的时候,就开始起早贪黑地练习写字。从不会厌烦,那刻苦的精神让他的家里人看了都十分的惊讶。
在他十一岁的时候,王羲之就去到他父亲的书房,想在里面找一些字体临摹,好让自己更有长进。
王羲之就看到父亲书房里有一本名叫《笔论》的书籍,这本书就是教人如何写字的,怎么用劲,怎样运用技巧的。
王羲之越看越着迷,恨不得把那些技巧拿个小本本记录下来。他看着看着,就把这本书带回了自己的房间里。
从那开始,他就按照《笔论》上面的方法,去琢磨怎么写字。在这过程中,王羲之靠着《笔论》上面的技巧,字体有了不少的改进。
在某一天,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看到儿子正看书看得入迷,他拿过来一看,竟然是自己珍藏的书籍《笔论》。他大为震惊,他连忙问王羲之,“你能看懂那么高深的书籍?”
王羲之就回答,“书非读不能懂,孩子虽然一知半解,但是也是大受启发”。王旷看儿子是真心喜欢这本书,就把《笔论》送给他了。王羲之得到父亲的赠书,就更加的刻苦用功了。
有一天,王羲之正在对照《笔论》上的方法写字时。到了用饭时间,书童就送来了王羲之爱吃的馍馍和蒜泥。
书童就劝他,让他快点吃饭。可是劝了几次,王羲之依然还是头也不抬,并没有搭理书童。书童没办法,就去请来了王羲之的母亲。
可等到王羲之的母亲来到时,只见王羲之一边吃着黑色的馍馍,一边蘸着墨水吃了起来,王羲之却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王羲之的母亲就打趣儿子,“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一头雾水,然后他再低头一看自己手里拿的馍馍,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禁也哈哈大笑起来。也正是因为王羲之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练习,才成就了他这个大书法家。
除了王羲之,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有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有一个那么有名气的老爹,他平时的日子当然也不能好过的,毕竟,他也不想总被老父亲压一头,活在父亲的光环中。
不过,王献之倒是有一点很像他父亲,那就是也很喜欢练字。他还发誓,有一天要超过父亲王羲之。
王献之虽然从小跟他父亲练字,可是王羲之却总是不肯传他练字的秘诀。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缸水说,“你把院里十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秘诀了”。
王献之很不服气,可还是按照他父亲的话做了。于是他就开始每天练习点,横,竖,撇,捺。两年的时间,他都用来练习这简单的点,横,竖,撇,捺。当他把写好的,拿到王羲之面前时,王羲之笑而不语。王献之的母亲站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
王献之又用两年时间,去练习各种各样的钩法,当他拿到王羲之面前时,王羲之还是笑而不语。王献之的母亲就说,“有点像银钩了”。
直到这时,王献之又用了四年练习完整的字。王献之自认为自己写得还不错,就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
王羲之拿过那个“大”字,在它下面加了一点,成为了一个“太”字。王献之的母亲看了说,“只有这点像你父亲,其他的都不像”。
王羲之之所以要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一点,就是觉得王献之写的大字上紧下松,就是写到一半的时候,手劲没有了。
王献之这时才心服口服,他就更加刻苦练字了。一天,王羲之偷偷来到儿子的房间,看他在练字,就用手拨弄王献之的毛笔,可是王献之执笔的时候,十分稳当,一动不动,非常有劲。
然后他就表扬了他一句,“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觉得儿子拿笔的时候,手非常有劲,才开始悉心培养他。
在父亲的教导下,王献之在日后,也成为了一名大书法家。
有人就觉得,他们两人都是在有专人的培养下,才成为那样有名的书法家的。而我们作为普通人。根本就没有那么好的资源,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那么好的资源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才让我们没有写得一手好字?
在这点上,我是无法认同的。首先,我们作一个对比,我们虽然没有专门的老师传授写字技巧,可是我们有各种练习写字的字帖,什么样的字体都有,难道那么多的字体,都不够练习吗?而且都是照葫芦画瓢,再简单不过了。
在古代,王羲之和王献之这对父子,他们可没有这样的字帖给他们临摹,靠的完全就是自己的悟性。
除此之外,古代人写字用的都是毛笔字,现代人写字,用的都是水性笔。毛笔字写字,有多难,相信用毛笔写过字的人,都很是深有体会。
毛笔在写字的时候,不仅要手稳,还要干净利落,笔法讲究,又要有劲。要是迟疑不收手,字体就会一团糟,毛笔字那是相当的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和实力。
可是现代人写字用的圆珠笔,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即使写字久了,也不会感到有多累。而毛笔字则不一样,因为手是要提着毛笔的,可不像现在地贴着纸张书写。
对于毛笔字而言,现在在考卷上写的字,可是容易多了。不过,两种字体,不管怎么写,都是需要一定的力度。可是毛笔是软的,而圆珠笔是硬的,写字就相当的容易多了。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写的字那么的潦草,那也是有原因的。
考生到了考场,不管平时能力怎么样。只会紧张的,而且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就会感觉时间不够用。他们就会下意识地加快答题的速度,字体就难免比平常更潦草。
不过,就算不是考试,平常很多考生写字也是相当的潦草。他们只是想快速地完成任务,而不管字体的质量怎么样。
王羲之和王献之这一对父子,都花了大量时间,年复一年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就。所以普通人想要把字写好,相对而言,可是比他们容易多了。
他们练习的是毛笔字,可是我们现在考卷上,写的都是圆珠笔,可比他们简单多了。平时,我们只要静下心来,多练一练字,总会有效果的。有时候,能写一手好看的字,也能让人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