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这所有着深厚底蕴的高等院校,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所设学科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等。
中国科技大学创立以来,就以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培养后备力量为宗旨,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科研工作者,奋斗在祖国的科研战线上。
科学研究之路,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探索之路,需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需要忍受无数个枯燥寂寞的日日夜夜,这条路,是大多数人不敢选择的,当然,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所带来的荣誉和成就感,也令人无比向往。
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叫刘春杨,来自安徽合肥的农村,自小学习优异,高考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地球化学专业求学,本科毕业后又选择了本校本专业的硕博连读。
但不知为什么,这位一直优秀的学生,在硕博连读的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整整六年间,查不到他在公开期刊上发表过任何一篇论文,他的室友也回忆说他后来基本不去实验室,整天打游戏,因为写不出论文也耽误了他的毕业。
最终,这位迟迟无法毕业的学生,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也让培养他的社会和关爱他的家人们都扼腕不已。
考上中科大,保送硕博连读
在离安徽合肥市区约40公里的郊外,有一个小村庄坐落在肥西县的丰乐镇,这里就是刘春杨的老家。
刘春杨成长的这个村庄,是个标准的中国乡村,通向村子门口的是一条很窄的水泥路,只能让一辆车通过,村庄周围都是种植着农作物的农田,水泥路两边是稀稀拉拉的树木。
村庄里,刘春杨的家是一栋二层小楼,外表刷成白色,旁边还有一间用砖瓦砌成的平房,刘春杨一家就一直在这里生活。
这个农村家庭不是很富裕,但一家人都勤勤恳恳,日子过得也还算可以,刘春杨的父亲刘发友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儿子从小就是他的骄傲。
刘家有三个儿女,刘春杨是最小的儿子,他有一个大姐叫刘春惠,还有一个二姐跟随母亲姓杨,叫杨春玲。
刘春杨从小就特别懂事,村里至今都还记得,在他还只有四五岁时,他的大姐刘春惠去上小学,就牵着还不到上学年龄的弟弟,天天走过村里的田埂,一路走上半个小时,带弟弟一起去学校。
在学校里,刘春杨虽然年纪小,但也从不捣乱,只是静静跟着姐姐听课,等他自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他的学习从来就不用家人操心。
每学期开学前,刘春杨都会让家人提前买好下一学期的课本,假期在家里先自学一遍,这个习惯,他从小学一直保留到大学。
刘春杨家中,其他人的学历都不高,他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怎么读过书,在镇上打工干园林工人,两个姐姐的学习也都平平,读完初中就没有继续求学,而是出外打工了。
在这样的家庭中,刘春杨的学习成绩却是个异数,聪明又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他,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在村里乃至整个镇上,都是小有名气的好学生。
刘春杨不但学习很好,在村里也很懂礼貌,路上碰到邻居,他都会主动打招呼,这也让村里的人都对他印象很好,碰到刘发友的时候,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儿子。
在刘春杨的家中,没有什么豪华的家具设备,只有一台20多寸的台式电视、一张圆木桌和几把椅子,客厅的地面是灰色的水泥地板,连瓷砖也没有铺,整个房间最显眼的,就是墙面上整整齐齐的奖状,这些都是刘春杨从小到大获得的。
除了奖状,刘春杨的家中,还保留了他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时期的所有课本,上面都有刘春杨自学的笔记,这些奖状和课本,代表着刘春杨学业上的成就,也是这个农村家庭最大的骄傲。
高中毕业后,刘春杨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了,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区就在安徽省合肥市,刘春杨上大学不用出远门,从学校出发,只要转两趟公交,再步行一段,就能到老家村口。
考上了家门口的名牌大学,更让刘春杨一家为他而自豪,村里的乡亲们也都交口称赞,等待着刘春杨的,似乎也是一条平坦的金光大道。
刘春杨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地球化学专业,这是一门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研究的是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是一个十分冷门的科研类专业。
很多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事先都不知道这个专业具体的内容,到了大学里觉得自己没有长期搞科研的兴趣,都纷纷转了专业,刘春杨本科班上,刚入学的时候有二十多名同学,最后留在这个专业读到本科毕业的只有13个人。
刘春杨在本科阶段没有换专业,坚持把这个专业读了下来,他在学校里从不逃课,平时也很用功,成绩非常好。
临近本科毕业,刘春杨班上绝大多数的同学都选择继续深造,有留在本校读研的,也有出国留学的。
刘春杨也动了出国的念头,但当时海外留学生发生意外的新闻很多,父母建议他还是留在国内读书,不要跑太远,最终,刘春杨选择了保送中国科大地球化学专业五年制的硕博连读。
因为写不出论文而无法毕业
刘春杨的大学生活,对他的家人来说有点遥远,虽然在地理上隔得很近,但这个农村家庭,根本听不懂刘春杨专业中的术语,甚至“地球化学”这个专业名称,他们都是在刘春杨上了大学以后才第一次知道。
刘春杨也很少和家人们交流学校里的情况,每次打电话,都只会简单地告诉父母在学校一切都好。
父母对刘春杨在学校里的事也帮不上忙,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给刘春杨提供好生活保障。
虽然这个农村家庭并不算富裕,但他们从来不让刘春杨感到拮据,父母给他的生活费都是很足的,节俭的刘春杨从来也不乱消费,手头一直存着余钱。
他在学校里常穿的外套,都是穿了好几年的,同学们外出喝酒吃烧烤,他也很少参加,每次跟家里通电话的时候,父亲都会问他缺不缺钱,而刘春杨都会告诉父亲自己有钱,他说硕士每个月有七八百的生活补贴,博士每个月有一两千,这些钱够自己用了。
虽然刘春杨这么说,但母亲总还是放心不下,她有次嘱咐跟刘春杨亲近的大姐刘春惠,让她假装跟刘春杨借钱,一口答应下来的刘春杨把银行卡给了大姐,她带回家一查,里面还有两万多的存款,这下母亲才放心,知道儿子是真的不缺钱花。
本来安心等着儿子毕业的刘发友夫妇,却在2017年的9月底,接到了学校教工处打来的一个电话,电话里说,刘春杨已经很长时间没来学校了。
听到电话后,刘发友夫妇赶紧打电话给儿子,刘春杨在电话里说自己在杭州找同学玩,他答应父亲马上回合肥。
回到学校后,刘春杨的父母和刘春杨一起,去见了他的导师,这时他们才知道,刘春杨没有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博士毕业的论文要求。
导师告诉他们,刘春杨本来应该在2017年6月份就能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了,但因为没有发表论文,现在只能延期毕业了。
导师也安慰刘春杨的父母,刘春杨是个很聪明的学生,只有好好努力,肯定很快就能发表论文的,这让刘春杨父母多少放下点心。
刘春杨当着导师和父母的面,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毕业,当天他们就在学校里办好了延期毕业和寝室续住的一系列手续。
为什么没能发表论文,刘春杨并没有和父母细谈,父母也不懂这些学术上的事,他只是简单跟父母说了下,没有找到方向,自己有点迷茫。
虽然有点担心,但父母觉得刘春杨一直很懂事,应该没什么问题的,他们回到家中,也没有再关注刘春杨在学校的情况。
但其实刘春杨在学校的状态,并没有他父母想象的那么乐观,如今已经没人知道他当时究竟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历程,接下来的一年半,他依然没有拿出能发表的论文。
据他的室友王凯回忆,因为两人专业不同,他们很少交流学业上的问题,他只知道刘春杨过得比较颓废。
“他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宿舍待着,白天睡觉,晚上玩玩游戏,打魔兽世界或者炉石传说。”王凯说,除了去食堂吃饭,刘春杨几乎从不出门。
作为临近毕业的博士,本应有很多事要忙,写论文、找工作等等,但刘春杨“像是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干啥”。刘春杨的桌子上没有书、文献和资料,王凯也没见到他在宿舍里做过研究。
刘春杨同专业的几个研究生,在实验室也几乎没有看见过刘春杨,他所在宿舍的宿管阿姨,也对他有一些印象,因为很少能看见他出入,整天窝在宿舍里。
就地球化学这个专业而言,写一篇能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确实有难度,需要很长的时间,从开始做实验到论文最终发表,至少需要半年,实验的过程中,假如实验数据不理想,或者实验采样点有问题,那就是南辕北辙,白忙活一场。
但对于毕业要求的论文而言,学生只要全程参与了导师的某个实验,做出来了成果都会在后面挂上学生的名字,当第二作者、第三作者,这样也能过关毕业了,因此对绝大多数博士生来说,达到毕业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而刘春杨的问题就在于,硕博连读的五年时间,加上延期毕业的一年多,整整六年时间,他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连以第二作者、第三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很可能最后只能以本科生的身份离开校园,白白浪费这六七年时间。
消失在水库中的年轻生命
2019年的1月30日,刘春杨父母接到儿子的电话,约好明天回老家过春节,但直到第二天晚上,刘春杨父母一直没有等到儿子的出现。
刘春杨父母十分焦急,他们连儿子的电话也一直打不通,担心儿子出了意外的老两口匆忙赶到了学校去找人。
在中科大的研究生宿舍中,刘春杨住的是一个二人间,房间里一切如常,书桌上摆着台式电脑、风扇、洗发水、两瓶绿茶和四个没拆封的快递,窄小的床铺上,被子没有叠,枕头上还垫着一块竹编凉垫。
室友王凯告诉刘春杨父母,刘春杨在昨天,也就是1月31日一大早就离开了宿舍,他也以为刘春杨早已回家了,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
在学校管理人员和警方的帮助下,大家通过视频监控,找到了刘春杨最后的行踪。
在1月31日一大早的凌晨四点半,刘春杨离开了学校宿舍,当时天正下着雪,刘春杨穿着橘黄色棉袄和黑裤子,撑着一把雨伞,独自走出了中国科技大学的西门。
刘春杨的身影,最后一次出现在在视频监控的录像镜头里,是在两个多小时后的六点五十分,他出现在通往董铺水库方向的马路上。
董铺水库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在中国科技大学西北方面八公里左右,和刘春杨的老家,是截然不同的方向。
刘春杨在大清早,走到了和老家方向相反的水库旁,这一切都让人心中有了不祥的预兆,一想到这个悲剧的可能性,刘春杨父母几乎瘫倒在地。
合肥市水上公安和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马上联合组成了救援队,第一时间进驻董铺水库,并在大坝上搭建帐篷成立指挥部,开始寻找刘春杨的大规模搜救行动。
当时还不能确定刘春杨是否已经落水,近百人的救援队伍沿着面积庞大的水库,开始了地毯式的搜寻。
搜救过程中,天空中有无人机在水面上空搜寻,查看水面是否有相关的漂浮物,水面上有搜救艇时刻观察寻找,即使在水下,也有声呐设备进行搜寻。
另外,还有救援人员沿着大坝下方沟渠和绿化带进行排查,希望能找到刘春杨当时带的雨伞,还有他遗落的鞋子、衣物等,这样能更精确的缩小搜救范围。
刘春杨父母只能焦急得等待着搜救结果,期望着儿子并没有走上绝路,能够重新跟他们联系,但自从失踪之后,刘春杨的手机没有开过机,银行卡没有消费记录,微信和QQ在失踪后也没再登录过。
他们查找了刘春杨在宿舍里的电脑中的信息,但也没有什么发现,他的电脑记录一切正常,失踪前一天,他玩了一会游戏,还在视频网站上收藏了一个做科普视频的频道。
最终,奇迹也没有发生,在2月14日下午,刘春杨的遗体在水库中的一片芦苇荡中被发现,发现他遗体的前一天,正好是刘春杨28岁的生日,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之前了。
被发现时,刘春杨的身上只揣着手机、身份证、银行卡、七百多块现金和公交卡,没有带其他东西。
至于他的死因,他的家人推测是因为他压力太大,写不出论文,没法毕业,但这些也已经无法向死去的刘春杨求证了。
2022年,在刘春杨的家中,墙上依然贴着他从小到大的取得的奖状,但这个曾让父亲自豪,让全村人交口称赞的名校博士,再也不会回到自己的家中。
刘春杨父母和两个女儿,每年过年时,还常会盯着门口看,总觉得那个小伙子,还会出现在家门口,不多说话,帮他们干着家中力所能及的活计。
但这一切,终究不会再发生了,他们心爱的儿子和弟弟,就这样把自己的生命,葬送在那个无人的水库中。
村里人不敢在刘家人面前多提起刘春杨,但他们都表示十分可惜,“是个很乖的孩子,还那么聪明,自小就特别懂事。”
作为家里的大姐,在弟弟自杀离世后,刘春惠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面需要安慰父母,一面要扛起家里的大旗,她只能把对弟弟的思念和悲伤独自消化,不敢在父母面前多露出半分。
“春杨走了,日子总要过下去。”刘春惠这么说。
经过三年的沉淀,刘家父母显得平静了很多,但午夜梦回的时候,两位老人的枕头还是会被眼泪打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