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再落后的地方,只要看到娃,总会让人感受到希望。而乡村小学大概就是村里最有活力的地方,每逢上下课的铃声响起,真是一种特别的景致。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乡村里的学校也面临着改变。原本喧闹的校园,可能逐渐变得安静,既难留住学生,也难留住老师。
安徽某村小开学后,班里学生所剩无几,老师也面露难色
正值开学的季节,相信很多学校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喧嚣,而且要迎接一大批新生入校。有的同学因为不想上课,甚至还在校门口“打滚”,家长只好生拉硬拽送进学校。
可对于有些学生而言,想要坐在那么好的教室里,已经是奢求。安徽某个农村小学的开学场景,引来不少家长的围观。
原来,开学后班里的学生所剩无几,教室内只有两个同学返校。老师看到这种情况也面露难色,空荡荡的教室,好像成了“一对二”的辅导室。
如果刚好两位同学一起请假的话,老师还要不要来上班呢?有网友调侃说,考试时这个班级的学生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第一名,要么是倒数第一。
可是对于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而言,却很难有心情开玩笑。每次开学时,返校的人数都会有所减少。照这样的趋势,小学能否继续办下去,真的很难说。
家长说出心里话,揭开城乡教育的参差,农村小学可能越来越少
后来有当地的家长说出了实情,其实这种现象并不稀奇,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城乡之间在教育水平和其他资源方面,对比太明显了。
家长直言,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看到外面的学校环境那么好,老师水平也高,很难再安心地把子女留在村里的学校。
有人以为农村的家长不重视培养后代,其实在很多地区,这些父母反而更知道学习成绩几乎是子女唯一能“拼”的东西。
家庭条件好些的,就送学生到城里读书了;其次就是县里、镇里的学校。村小里剩下的学生越少,其他家长也越着急把子女送到外面上学。
只是,转校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家里的经济能力太差,或者家长完全没有给后代争取教育资源的意识,那就只好继续留下了。
不过像安徽这两名同学,可能以后留在村小也会面临不少难题。邻里的眼光可能给家长带去压力,认为他们不重视培养,耽误了学生的发展;家长有可能选择转校。
即使没有这种情况,生源已经很难招来的状态下,村小也容易提前关闭。农村的人口本身就在外流,适龄的小学生就更少了,村小可能会越来越少。
说到底,家长说出的心里话,揭开了城乡教育的参差。城市小学的优势,不仅仅在于硬件条件,还有其他村小难以替代的差别。
对比村小,城市里的小学往往有以下优势,家长宁愿投入更多成本
先说便利程度和安全系数,城里的小学数量较多,家长们想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学校,不算太难。而很多村里的小学生,需要自己走很久才能到学校。
有这个时间,城里的学生已经多做了不少题,或者培养其他兴趣特长了,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半点。何况让娃自己走那么远的路,也叫人不放心。
教师水平的差别就更大了。很多村里的学生努力考大学,就是想要“走出去”,即使学习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基本也去了更好的地方工作。
因为环境和工资的差距,村小很难招聘到比较优秀的毕业生。相反,城里即使普通的小学,招聘门槛也比较高,不乏很多正规的本科生;那种待遇好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
生源水平的不同,也会导致学习气氛的差别。村小里大家在学习上的自主意识和能力都比较有限,老师讲课基本也只是书本上的知识。
城里的生源平均起点就不一样,很多同学可能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到很多知识,小学一年级时就互相比成绩。这种氛围下,原本对学习没什么意识的同学也知道上进了。
所以很多出自农村的家长,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多实现逆袭的机会,宁愿投入更多教育成本,让他们来到城市里的学校。
【话题】你认为村小以后会越来越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