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 > 教育资讯

璀璨的文明历史, 却难掩安徽全省之内的大学布局(高等教育格局)存在着两大“空白地带”

安徽省,总体处于华东地区;襟江带淮,地跨南北(华北、中原、江淮、江南四大区块在这片土地上“相爱相杀相捆绑”),省内既有高山、丘陵、平原,也有大江大河大湖泊,可谓是一个“微型中国”的版本。

安徽的总体教育水平还是不错的,这和历史上这里的文风璀璨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安徽的武风也是很有名气的。与文武相关联的酒风和酒文化也是传承了数千年了。

安徽既能够“生产”和“制造”的优秀历史人物(部分):

帝王将相方面,魏武帝曹操、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和价值担当,甘罗、管仲、周瑜、包拯、方腊、年羹尧、丁汝昌,那也是当仁不让的世不二出的人物;

文渊奇才方面,老子、庄子、陈抟老祖、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的名震古今,还有“程朱”、戴震、吴敬梓、陶行知;还有那堂堂北京大学?(帝国大学堂)真正的第一任校长(管学大臣)孙家鼐;

一些响当当的优秀人物方面,文翁、桓谭、“医圣”华佗、吕祖谦、方苞、姚鼐、刘大櫆、“红顶商人”胡雪岩、陈独秀、胡适之、邓稼先、詹天佑、“黄梅戏大家”严凤英、“杂技女皇”夏菊花,等等等等。

还有一些共和国优秀的领导人和将军,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单说一下,安徽如今的大学布局方面存在着的两大“短板”或者叫做“空白地带”:

一是“一城一大学”的良好局面并没有出现,为防止出现歧义,这里的“一城一大学”仅仅指代的是每一个地级城市没有出现直接以该城市命名的大学。

现有的亳州学院、合肥学院、滁州学院、蚌埠学院、黄山学院、巢湖学院、宿州学院、铜陵学院、池州学院,除合肥学院外,属于刚刚解决“温饱”的阶段,发展的“潜力”之路还很长。另外、马鞍山学院、芜湖学院等属于原三本学院转设的民办本科学校。

另外、阜阳、安庆、淮北、六安、宣城还没有直接以城市命名的学院,更别提以自己名字直接命名的大学了。

作为省会城市命名的“合肥学院”,升格为“合肥大学”将最终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然而好事儿多磨,合肥大学一定成功。那其他城市大学呢?有的是举步维艰,还得需要数年时间,有的是得从其他学校转设了。

以阜阳和安庆为例,曾经的“阜阳师范学院”和“安庆师范学院”原本都希望升格为各自的“阜阳大学”和“安庆大学”(毕竟这是两地拿出手的最好的本科大学了),最终各自成为了“阜阳师范大学”和“安庆师范大学”了。

二是安徽省内没有出现以所在的大区(如华东地区)为命名的高等院校。安徽全省主要属于华东地区,因此、应当出现一些以“华东”打头的特色大学。对比河北省虽然没有太著名的大学但人家有“华北”、“中央”打头的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安徽却没有如此“幸运”了。

略举两例:

(一)蚌埠医学院这样的老牌医科院校,可以升格为“华东医科大学”(同时,这也有先例:即曾经的泸州医学院升格为西南医科大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位于明中都凤阳城的安徽科技学院,一直在寻求更名和升格之中,因此、可以考虑更名为“华东应用技术大学”或者“华东农林科技大学”、“华东农林师范科技大学”(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命名)。

退而求其次,安徽也可以建设一批类似如“江北大学”、“江淮大学”或者“江南工业大学”等等特定区域命名的大学,以提振安徽高等教育的活力,这也是一个方向。

但愿传说中的“桐城大学”能够开建,毕竟桐城是一个历史上产生了较多进士、如今产生了不少院士的地方,文风浓厚。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不断地积累和跋涉才能够长久的。安徽需要早布局早行动,为后期的大发展大跨越实现科教助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