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 > 教育资讯

安徽大学拉高一流办学标杆 争当服务安徽开路先锋

办学近百年来,安徽大学?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执着“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办学理想,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累计培养了3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是安徽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被誉为省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该校正精心组织好“十四五”规划实施,“调结构、转功能、增体量、提质量”,以一流学科建设催生更多世界一流成果,以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一流的人才队伍努力跻身一流大学方阵,为高等教育强国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人才培养走在前列

作为全国“学术型”人才培养高校的唯一代表,安徽大学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21年扩招2600名学生,让安徽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大学”。其中,战新产业专业招生占比59.8%、服务战新产业专业招生占比26.7%。入选国家“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修订3千余门教学大纲,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完成“马工程”教材核查,课程覆盖率和教材使用率达到100%。与华为共建教育部“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遴选56名企业高管担任行业导师,科教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

学校新增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取得零的突破,规模位居全省首位。新入选1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领跑全国地方赛道。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5项,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74项。学生荣获国际和国家级奖项200余项,全省唯一斩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66.02%的毕业生投身我省建设,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5.54%,获全省表彰。67人通过选调生选拔录用,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科研创新加速汇聚

关键新材料、芯片、光电感知等多项核心技术,搭载“高分五号”“天问一号”“蛟龙号”等,助力探索深海深空深地。新型电能质量测试设备为“冬奥会”供电保驾护航,高分子材料为“西电东送”穿上“严寒防冻衣”。首次获批国防重点研发项目,致力打造战略预警体系“千里眼”……

安徽大学坚持走的科研强校之路,让学校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安徽大学牵头制订并获颁布地方标准6项,推动省市行业特色发展。获赠3款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关键设计软件,市值超20亿。获批国家级“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升金湖湿地生态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共建电波传播观测站。承担国家、省国有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试点任务,3项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战新企业。牵头组建徽文化传承创新联盟,举办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推动徽学走向世界。拉美研究所获批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

学校获批国家自科基金111项,社科基金42项,立项数、竞争性科研经费、资助率等再创历史新高、省属高校第一。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位居全国第25位。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入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的首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成员单位,与北大等11所高校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面向海外和产业前沿,安徽大学实施“揭榜挂帅”,加速汇聚领军人才,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至诚至坚人才培育计划”,58人和1个团队入选省级重点人才项目,3名教师获得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举办首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吸引16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人才关注。基本完成教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该校全年全职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博士后)204名,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2名、海归人才37名,知名企业首席技术官、核心研究员等“双师型”人才10名。柔性引进挪威、加拿大国家院士等18名外籍高端人才。

开放融合成果丰硕

为进一步推进校地融合,安徽大学与省商务厅、乡村振兴局,分别共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与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共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与淮北市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高等研究院。联合长三角智库,共同推进特色小镇、国际文化旅游、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等研究。赴地市开展校企“直通车”“对接会”等合作,与长丰县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组织选派680余名师生参与省巩固脱贫成果第三方评估。

安徽大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荣获第十二届中国社科院“优秀皮书奖”二等奖,34篇咨政报告获中央、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和政府部门采用。继共建安徽首个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后,独立建设安徽大学科技园入列国家大学科技园。

围绕安徽友好省州建设,安徽大学与德国汉诺威大学丁飞教授共建“莱布尼兹材料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与欧洲科学院院士、哥廷根大学傅晓明教授共建科研平台,与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斯图加特大学共建工业4.0课程,与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物流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德国生物质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和特鲁瓦技术大学加强学术科技合作,与加拿大温尼伯大学共建生物医学领域跨国联合实验室,与里贾纳大学开展本科项目合作。举办第十五届U6论坛。克服疫情影响,成建制组织229名学生赴海外深造访学,接收纽约石溪分校交换生49人次。学校荣获全省首批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2名外籍教师入选省外国专家人才项目,首次获批3项教育部国别中文教育项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