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 > 初中

2024年中考政策迎来大调整, 家长助考到底怎么做? 这四点很关键

近期,有很多家长私信万民说让谈谈2024年中考。2024年中考到底谈什么?很多政策上的东西,官方还没有明确下文,过多的谈,没有多大意义。今天万民说简要介绍一下2024年合肥中考政策将有哪些新变化。重点谈一下家长们如何应对和适应政策新变化,助力孩子考上一所好高中。

2024年合肥中考政策新变化,归纳起来有九大变化,其中六个必改项目,官方已经明确。有三项可能改,到底怎么改,目前官方还没有具体说法。

变化1:一中淝河校区、八中运河新城校区投入使用。2024年,“大一六八”变成三校六校区,招生规模将从2021年5730人、2023年6980人,扩大到2024年9000人左右。

变化2:取消合肥一中、六中、八中联合招生。“大一六八”从2006年首次联招摇号以来,终于走到尽头。2024年各自单飞的“大一六八”六个校区,给了考生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

变化3:取消普通高中“强基实验班”招生。合肥高中强基班始于2020年,为合肥一中首创。走过三年,历经四次招生,得失成败,说法不一。取消强基招生,还是为了教育公平和规范。

变化4:省示范高中自主招生将进一步受限。自主招生计划将大幅压缩,招生名额原则上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

变化5:取消完全中学本校初中部直升生政策。

变化6:取消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子女教育优待政策。

变化7:招生批次可能会迎来改革。

变化8:合肥一六八中学可能实行指标到校。

变化9:合肥高中“大小一六八”和“四七”旧格局可能被打破。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第二个问题,家长们如何助考,帮助孩子考个好成绩,选个好高中。在中考还有261天之际,家长们做好以下四点尤为重要。

01.多研究学校和志愿,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上面我们简单介绍了合肥2024年中考政策的新变化,变化之大、力度空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合肥2024年中考志愿填报不再像往年那么简单。考了好分数,更要填好志愿,给孩子找到一所合适的好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一所好高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习惯性思维不能有。合肥市区的高中及其校区2023年有39所,2024年将超过40所。选择高中,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是个重要参考,但不是全部。比如“大一六八”的统招线比“四七九十”高,但对某个考生个体来说说选择“大一六八”绝对比“四七九十”好,也不尽然。

2023年高考,合肥七中的理科最高分672分(被复旦大学录取),文科最高分627分,600分以上文理总人数超过百人,599分的还有近十人。合肥七中高二年级的钟同学今年参加了高考,高考成绩为618分。这一百多个孩子到了七中实现了人生的新跨越。再比如合肥四中,今年的一本达线率近85%,本科率95%,这个数据比肩省内众多县域重点高中。

另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2024年中考,家长和考生们面对“大一六八”的扩军和各自单飞,选择余地更大。2024年各校批次如何确定,官方还没有明确,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会更多。如果官方把所有的省示范高中放在一个批次招,四七很可能会打败“大一六八”的某些新校区,“大一六八”和“四七”将会重新洗牌。面对“大小一六八”的七个校区,还有“四七九十”、民办”三朵金花“(锦绣、皖智和寿春)等众多优质高中,家长们要根据孩子成绩,了解相对应的几所高中,比如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学校教学管理、高考成绩等等,心中要有一本账。

有家长问关于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不知道了解的途径。建议家长们可以找一些老生家长聊一聊,他们最有发言权。也可以在网上搜索“合肥*中万民说”,很多学校万民说近几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介绍。还有中考志愿的事项,因为合肥市教育局关于明年的招生批次、“小一六八”会不会实行指标到校等事项还没有明确,所以待政策下来后,再给家长们进行详细解读。

02.不要寄希望于借读,这条路会越来越窄

2023年合肥市加强了普通高中新生学籍注册审核把关,并于中考成绩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将考生成绩导入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2023年合肥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进一步加强,让借读和择校都没有空间。

2023年的幼升小、小升初择校基本是零存在。高中借读也成为了历史上最难的一年,公办去公办借读基本上不可能。公办去民办借读也是困难重重,公办不敢放,怕举报。孩子学籍一天落不了,来回折腾,家长们更是忧心忡忡,一怕把孩子心折腾散了,二怕出现新的变故。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2024年高中借读势必更难!所以建议家长们就不要再盯着借读这条路,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想选择一所好高中,提早规划,可以换个赛道,去“四县一市”或者省内其他地方报名中考,毕竟合肥市区的竞争省内第一,录取分数线也高。我们来看看肥东、肥西比较好的几所高中,比如肥东圣泉中学录取分数线是657分,肥东一中的统招线是646分,肥西实验录取线641分,铭传高中录取线627分,肥西中学统招线624分,肥东尚真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613分。640分以下在合肥市区40%的初中你是上不了称心如意的高中,但在其他地方挑选的余地还真的比较大,既可以走指标线,也可以走录取线。

03.家长不放弃不抛弃,孩子才能创造奇迹

上周,一位初三学生家长打电话给万民说,说孩子成绩不行,问合肥哪有好的职业高中。当时,我狠狠的批了一顿这个家长,还有9个月,一切变化都有可能,然而我们这位家长却过早的给孩子定性,放弃了孩子。举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1:没希望读高中,到压线进小庙,再到高考被南京审计大学录取。2019年小孙在五十中某校区读初三。4月初一天下午,小孙的爸爸老孙被班主任请到了办公室。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跟老孙说:“离中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你家小孙再不好好抓一抓,上普通高中都没戏。”班主任的话,犹如五雷轰顶,老孙不知道最后怎么离开了学校。晚上回家后,小孙已经做好挨骂挨揍的准备了。让小孙没有想到的是,没有等来狂风暴雨,迎来的却是老孙的和风细雨。

时隔三年,小孙只记得老孙这样一句话:“儿子,别灰心,再大的困难,爸爸和你一起应对,我们一定能考上普通高中。”从那时候起,每天早上为儿子做饭,早中晚的接送,回家后检查小孙的作业,都成了老孙的必修课。中考结束前的两个多月,老孙推掉了一切应酬,全心全意地陪着儿子一起冲刺。

中考成绩出来了,625分!当年的中考总分820分,合肥“大一六八”联招分757分,“小一六八”录取分731分。小孙同学考了625分,压线进了小庙中学。三年后,2022年小孙高考成绩578分,在全省28.8万理科考生中处于20528名,被南京审计大学录取。

案例2:二模到中考涨了111分,奇迹来自父亲23天的奋力托举!2023年5月上旬,迎来了中考二模考试。加上体育和实验,小王只得了513分,按照2022年的587分的普高线来推算,小王差了有74分。

王嫂给王先生打了电话,“你再不回来,你儿子彻底就没高中可读了。”5月21日晚,在外地工作的王先生赶到了合肥,此时距离中考只有23 天了。

周一到周五,小王晚上九点从学校回家,王先生的夜宵都准备好了。每天不重样,想着法子变着花样的带给儿子惊喜。待儿子吃完饭后,小王忙着背政史,王先生忙着检查小H在学校写的数理化作业,查找的薄弱点,并将错题打印出来。待小王背完政史后,王先生又检查他的背记情况。接着又将数理化错题给小王逐一进行讲解。讲解完后,又要求他做一遍,再批改。直到这些操作完后,已经晚上十二点钟左右。到了第二天早上五点,王先生又叫醒小王,督促他背英语和语文各五十分钟的背记,并各利用十分钟做好检查和讲解。周一到周五周而复始。至于周末,王先生除了睡觉、吃饭和上厕所,还有每天带小王半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其他的时间都是陪着小王背书、刷题。

这23天,王先生整整廋了12斤,小王也瘦了13斤。父子俩的共同拼搏,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小王中考考了624分,相对二模整整提了111分。

现在距离2024年中考还有261天,一切奇迹都会诞生!父母的一个正确决策,父母的不抛弃,不放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越是到孩子中考的最后关头,家长们越是要心怀希望,越是要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和暂时的落后。

04.政史远远大于理化,不要迷信所谓宝典

安徽中考,尤其是合肥中考,得政史者得天下”,这句话应该是万民说最早喊出来的。这几年,我一直反复呼吁中考生及中考生家长们对政史的关注和重视。今年又再次提出,是因为每年都因为有不少考生,因为看轻忽视了政史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导致失分过多,与理想高中失之交臂。万民说见过有的平时成绩不错的男孩子,因为政史丢了三十多分,明明可以走“大一六八”的,最后却“四七九十”,甚至五中也走不了。

合肥中考在分数设置上,总分750分,体育60分和实验10分,这两项基本扣分很少,除去这两项,文化课总共680分。理化总共110分(物理70分,化学40分),政史150分(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70分),政史总分比理化要高40分,占到了文化课总分的22.06%,这个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史过高、理化偏低的这种设置到底合理不合理,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通过这两年的中考来看,很多考生和家长一直存在错误认识:有的考生平时不愿意在政史上多花功夫,教材不熟悉,该背的知识点不背记。有的家长迷信于冲刺班。政史冲刺班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最多只能是锦上添花,绝对达不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尽信政史冲刺班则不如无冲刺班。一些考前所谓的冲刺班,可能更多的只是教会孩子答题的一些基本套路。

这几年,安徽政史中考试卷出得水平非常高,既然是开卷,就不会让学生轻易找到答案,否则就是对出题人的讽刺。当然,他们也绝对不会故弄玄虚,脱离课本,每一个题目都是精心打磨。

对课本不熟悉,要点不背记,不会归纳总结的考生来说,看似开卷其实是难于闭卷。家长们一定要切记,政史要想考得好,一定要督促孩子回归统编教材,一个考点一个考点地过关,课本要熟悉,该背记的观点还需要背。不论中考的考试内容和题型如何变,基础知识是始终如一、唯一不变的。另外要关注热点,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欢迎关注万民说,每年服务近万中考生的万民说,为您的孩子考取理想高中助力加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