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澳门 > 教育资讯

发挥穗澳教育交流合作优势, 促政策落地助产业提升

教育牵动千家万户,更事关国家和城市未来。为加强穗澳两地教育合作,促进穗澳两地教育产业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今年两会期间,广州市政协澳门地区委员龚志明、郑杰钊围绕如何充分发挥穗澳交流合作优势,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展开提案。

利用好姊妹学校资源

协作打造特色课堂,提升教学效能

落实“双减”政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既要减负,更要提质。广州市政协澳门地区委员,澳门劳校中学校长郑杰钊建议穗澳两地政府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对接,通过发掘优秀特色课堂项目,以线上展示、现场观课、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提升两地课堂教学质量,助推两地优秀教育资源合作。

他建议,两地应充分鼓励姊妹学校间根据自身特色进行中期合作规划。发挥澳门学校课程多元与自主的优势,结合学校软硬件、办学特点及师生情况等多方设想,让两地师生能互相跟班学习,互相借鉴,协作打造特色课堂,提升教学效能。

自2005年起,广东省教育厅分别与香港教育局、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签署协议开始,截至2022年7月,全市共缔结317对穗港澳姊妹学校(园),其中穗澳49对,姊妹学校数量在全国、全省城市中位居前列,缔结范围涵盖中小学(含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教育,形成长期稳定的姊妹学校交流机制。

郑杰钊所在的劳校中学也与广州多所学校缔结姊妹学校,通过特色课程等方式展开交流。“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在与姊妹学校交流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先进做法,有效推动穗澳智慧教育交流融合。”

与此同时,郑杰钊认为还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性题目或校内活动,在完成基本学力的前提下,培育学生多元兴趣,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达至学以致用,逐步加深其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并借此机会对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发展档案,推行一人一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好有温度的个性化教育。

期待更多线下交流

为城市复苏带来活力,提振青年发展信心

为全面深化两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交流合作,2022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旨在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挥广州和澳门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广州和澳门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打造大湾区国际教育高地,全面助力推进大湾区建设工作。

广州市政协澳门地区委员,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介绍,该《协议》涉及21项合作内容,部分内容源于过去两年在广州市政协的提案,包括加强实习、培训以及高校交流等。“教青局期望透过签署协议,进一步加强两地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尤其在推进智慧教育方面,借鉴广州市教育局的经验,助力澳门智慧教育的发展。”

除了教育合作,在本次广州市两会的联名提案中他提出,穗澳两地传统文化系出同源,又各具特色。两地学校应通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实物作品、网络节目、现场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在文化教育活动交流,展示本地文化特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两地师生共度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或国庆、回归等重要庆典,体验传统文化,感受爱国情怀。

在龚志明看来,两地青年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澳门青年走进来,也应该鼓励内地青年走进澳门。他表示,在新一年里,将加大澳门高校在内地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内地青年了解、认识澳门高校,并有机会来到澳门就读大学。

随着两地通关逐步恢复常态化,他期待在新一年里两地在线下交流方面呈现新气象,尤其是青年活动,能为城市复苏带来活力,提振青年发展的信心。他鼓励澳门青年利用好“澳车北上”政策,“例如从澳门开车到南沙也不过2个小时的时间,澳门青年可以选择在内地工作,周末回澳门,或是利用周末的时间驾车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探索,湾区生活的概念并不难实现。”

采写:南都记者郑雨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