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30岁没结婚你会考虑将就吗”上了热搜,人们对三十岁的讨论从婚姻、育儿到就业、升职从未停止过,去年一部《三十而已》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三十岁人生选择的各种探讨,其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关于城市的选择,选择了不同的城市也就走向了不同的生活,究竟是要为了梦想继续打拼,还是应该赶紧结婚生子,到底应该选择光鲜亮丽的大城市,还是应该回到稳定的家乡?
“选择题”是怎么产生的?
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烦恼,但是三十岁的选择和焦虑却格外能引起共鸣,那么为什么是这群人需要赶紧做出选择呢?
因为对他们来说,三十岁来的太快了。
我国大学生毕业年龄大约为二十二三岁,研究生毕业年龄大约在二十四五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毕业参加工作后,不到几年的时间就面临三十岁的来临,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对三十岁的要求。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原意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但现在人们常用是否成家立业、买车买房等各种评价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立”。宁宁91年出生,即将迈入三十岁,她说:“我周围的朋友,大多数正处30岁年龄阶段,未婚的占多数,切实感受到她们对30岁的恐慌,对买房、存钱、生育的焦虑。”
三十岁时,父母渐渐衰老,或许已经新添了家庭成员,自己逐渐成为家里的支柱力量,88年出生的丁玲说:“忽然发觉父母在变老,自己也不再是青春年少,在家庭中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如果此时还没有在大城市立稳脚跟,还没实现所谓三十岁给他们提出的世俗标准,家人朋友们可能就会开始规劝,甚至自己的内心也会开始怀疑:在这里还能“漂”多久?未来能否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回到安稳的小城市是不是更好的选择?“选择题”就这样产生了。
人们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之间选择,考虑的因素可能是房子和落户、升职还是生子、理想的职业与稳定的收入等等。大城市较大的经济压力常常使人望而却步,但是却有着丰富的教育、医疗、就业资源和工作机遇。
今年刚满三十岁的琦琦说:“虽然现在在北京过得有点难,但总觉得充满希望。”小城市相对而言经济压力较小,生活节奏较慢,但基础设施较为滞后,人的斗志也容易被消磨。丁玲说:“考上了体制内的稳定工作之后,就少了很多‘往外走’的魄力和勇气,所谓的‘守家在地、旱涝保收’,人也慢慢变得容易安于现状。”由此,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
真的有的选吗?
应该注意的是,选择不是三十岁才产生的,而是早在二十多岁就已经开始了。毕业后首先选择了大城市,就业时首先考虑了大城市,并在大城市进行发展,才会在三十多岁时再一次面临大小城市之间的抉择,假如毕业或就业时直接去小城市工作,就根本不会面临这样的选择难题。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2019年985高校毕业生去向前十的省市中,北上广牢牢位居前三名,一些新一线城市也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因此,追本溯源的看,这些人二十多岁的选择决定了三十岁选择的出现,那么为什么人们都会一股脑儿的选择大城市作为自己进入社会的首站地呢?
首先,大城市有更好的工作资源。根据各高校公布的2020年毕业生签约企业数据可以发现,985高校毕业生去向集中在部分大型国有及民营企业。而“互联网大厂”已经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首选,大城市对于他们来说,不仅能够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也有更公平的就业环境即能力为上,这一点与熟人社会的小城市相比有很大不同。
除此之外,大城市的发展速度以及各种新兴的行业发展也吸引着年轻人们的目光,不论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高端服务业,很多年轻人的专业只有在大城市中才有较多的需求、较匹配的岗位,以及更长远的发展道路,很多专业在小城市甚至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难题。今年即将研究生毕业的佳佳说:“因为我的专业是新媒体方向,所以肯定要去北京或者杭州一类城市尝试找找工作,回老家基本就面临着转行。”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年轻人甚至没得选。
最后,不管是否能够真正留下来,很多年轻人都会希望在大城市闯荡一番,“打个卡”,很多人都想在毕业后“往外走走”。就像网易云热评说的那样,“我上那么多年学,熬那么多夜,做那么多习题,顶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参加各种残酷的考试。我这么辛苦,竟然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每个人在二十多岁时,可能都怀着对未来的向往和年轻的梦想,希望在大城市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和未来,不想碌碌无为。光鲜亮丽的大城市,总能让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看到希望,让他们不甘于立刻走向所谓的安逸平稳的生活。
如何解决“选择题”
要想解决三十岁的人生选择题,根本上还需要各省市为人才引进做出更多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今年我国北上广深地区都出台了人才引进的最新政策,为留住人才做出努力。北京地区发布了《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根据措施,凡是符合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并达到一定条件的科技创新人才、文化创意人才、金融管理人才、专利发明者和北京市紧缺急需的自由职业者,均可申请办理引进北京落户等相关手续。
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对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政府表彰的人员等十八类人才予以落户许可。
广州和深圳为人才提供落户政策的同时,还提供人才奖励补助,比如广州黄埔区入户方面给予本科生2万住房补贴,硕士生3万,博士生5万元,深圳福田区杰出人才、国家领军人才和孔雀A类人才,奖励60万元。
除了超一线城市外,许多新一线城市也纷纷发布人才引进措施,吸引人才进入,例如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五名的杭州,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生活补贴,以及各种租房补贴、安家补贴等,让杭州在2020年成功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如果各个城市都能发挥好人才引进政策的优势,那解决的将不仅是每个人的人生选择,更重要的是将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帮助纾解超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促进社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更加匹配,使大城市和小城市都变成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