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北大才女”唐晓琳, 毕业出国留学, 9年后却在异国他乡结束一生

2020年高考人数高达1071万人,考上北京大学?的人数仅有4326人。

北大是一个聚集人才的地方,而且每年能考上北大的高考学子并不多,从数据上来看,考上北大的高考生与高考总人数的比例是2476:1,也就是2千多人里能出一个考上北大的人才。

唐晓琳其实就是其中一个比较优秀的“人才”,在高考中脱颖而出,顺利考上北京大学,是父母的骄傲,也是同学们的榜样,但唐晓琳最终的归宿却让我们心疼。

北大才女唐晓琳的一生

2004年唐晓琳高考成绩优异,成功被北大空间物理专业录取。

北大毕业后,唐晓琳出国去犹他大学深造

唐晓琳在北大并没有像其他的同学那样,感觉到压力,这四年的大学对于唐晓琳来说,是充实且有趣的,所以她在2008年北京大学顺利毕业后,直接选择出国深造

唐晓琳如愿考入犹他大学,在唐晓琳看来,北京大学的学习经历也只是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她选择出国深造也是让很多老师也感叹:这个女孩,前途无量

犹他大学对学生毕业要求严格,唐晓琳努力刻苦

来到犹他大学的唐晓琳,并没有因为犹他大学教学的严格而感到畏惧,唐晓琳甚至感觉有一丝兴奋,因为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是真的能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施展

唐晓琳努力学习,并且每天都会出现在图书馆、实验室,以学习为乐,在外人眼里看来,这就是一个学习的“奇才”,但其中的辛苦也只有唐晓琳自己知道。

最终没能毕业的唐晓琳,选择了结束自己的一生

唐晓琳成功拿到犹他大学的研究生学位,但她并没有止步于此,也没有选择回国,她选择了继续留在犹他大学攻读博士,但这个选择似乎是错误的。

犹他大学攻读博士时间比较长,所学的知识也比较难,她承受着经济和身体上的压力,最终因攻读博士7年还未到达毕业标准,选择在金门大桥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的一生

唐晓琳的这个决定在我们所有人看来都是比较惋惜的,很多人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这句话对于那些“人才”来说,似乎是没有用处废话。

其实除了有唐晓琳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人才都走了极端,一个大连理工的研究生,是父母眼中的骄傲,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但最终也是走了极端。

他们走了极端备受关注的原因,其实大部分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有“研究生”、“才子”、“才女”的头衔,结束自己的一生,让路人都感觉到惋惜。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高层次人才会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学历层次越高,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学业压力太大

我们念一个本科,毕业其实是比较容易的,很多本科毕业生不选择继续读研,也是因为安于现状,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压力,而那些选择极端的人,大部分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这些人因为学历更高,所学的知识会更多更杂,甚至是更难以理解,但身处在这个层次,就要承受该有的压力,有的人承受不了,就会选择极端。

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心理出现问题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听过,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过去的自己比,比自己进步了,就可以了,但其实大部分的人还是很在意外界的看法,他们没有办法不去和别人比。

就像是我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考上研究生后毕业论文写不出来,患上焦虑症,家里人说没关系,大不了放弃研究生,但孩子总感觉对不起父母,担心被同学嘲笑,最后精神出现问题。

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庸

还有很多人是因为自己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庸,因为感觉自己一直是一个“佼佼者”,给别人的一种感觉就是,自己就是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的。

如果自己不能完成自己选择的学业,他们会接受不了,甚至会感觉自己的“人设崩塌”,总而言之就是接受不了平庸的自己,如果没能完成“任务”,就很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

也有很多人会说,这些人其实是“自私”的,他们只想到了自己,没有想活着的父母和朋友,但其实我们没有处在他们的位置上,没有资格用自己的想法去批判他们。

现在学生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层次越高的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就会越大,建议大家认清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没有那么大的抗压能力,还应“及时止损”。

如果你研究生毕业下来,已经感觉到很有压力了,就不建议大家再继续攻读博士了,别最后你学业没有完成,再把自己逼疯了,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今日讨论:

你感觉唐晓琳的做法是否过于偏激?你认为高层次的人才压力大正常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