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被撤稿
2021年5月7日,北京大学?童坦君院士署名通讯作者的论文被《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50)撤稿,该篇题为“RNA-binding protein RPS3 contributes to hepatocarcinogenesis by post-transcriptionally up-regulating SIRT1 ”的研究论文,从信息披露来看,该篇论文见刊发表于2019年,由于存在大量图片重复使用,导致结论不可靠,因此期刊方直接做着撤稿的决定,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被撤稿论文的第一作者Zhao Lijun和童坦君院士共同署名的文章还有3篇,分别发表在Aging Dis及Aging(2篇)。
学术不端背后的论文署名
国内学术论文造假事件屡见不鲜,而学术大牛的造假新闻也饱受社会关注,从过往的事件来看,很多科研大牛出现学术造假,其实他们对原始数据和实验都不太清楚,对于质疑并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回复。就连最近中南大学的研究生自杀事件,都是因为该名研究生发现准备投稿的SCI论文有问题,但是在暗示导师后,并没有引发导师的注意,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而且还把院长的名字也署名至该篇论文,最后该篇论文顺利发表,让该名研究生由于害怕被人发现其中的错误,最后被判定学术不端,不仅让导师名誉受损,同时也会让署名的院长受到牵连,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最后选择了自杀。其实国内像这类不规范的署名非常多,为了科研造星,部分高校和科研团队非常的庞大,造成科研论文的署名不规范,大量并列署名作者其实对科研实验并没有多少了解,因此国内很多被质疑造假的科研大牛,他们的科研团队都非常的庞大,遇到好的数据结果,甚至会抢占研究生们的第一作者署名权,而很多研究生并不想未来继续从事科研,也不会在意署名权和学术诚信问题,他们仅仅为了毕业选择走捷径,出现主观的学术造假或不严谨的实验数据,这也是论文被撤稿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术不端让研究生教育失色
前一阵大连理工大学自杀研究生的遗书同时也包挂曝光了目前国内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学术不端现象,没有心思做学术的研究生很少去实验室做实验,而高校导师为了送走这些毕业生,就把实验工作安排给他人,甚至把高强度的工作量誉为重点培养,而该名研究生好不容易找到正确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发表顶刊论文的数据,最后也是为别人做嫁衣,导师抢去了第一作者,设计实验和写文章的师兄仅是第二作者,一直在实验室摸索做实验的研究生仅仅是第三作者。也正是常年的被导师安排帮助别人做实验、写基金、做嫁衣,而且还被责骂,最后想不开,写下一封遗书,并把实验室数据用密码上传网络,控诉自己的遭遇!
研究生教育想要提升,首先从正确的学术署名开始,科研造星式的学术大牛是假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