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会是很多考生志愿填报的第一内容,很多人就会很困惑,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应该怎样去权衡和考虑,学校和城市应该如何选择?
这要按照自己的分数做出决定,如果自己的成绩能够去到更高批次的学校,那么以学校作为第一考虑;如果学校的档次差不多,那么城市作为第一要素是最好的选择。
选择城市有什么益处,笔者能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格局。在地级城市,能见到的到多是全省的专家;在省会城市,倾听全国专家的讲演;在北京、上海等一流都市,倾听全世界学者的声音。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同省A与B成绩相同,但在志愿填报上有着不同的想法,A的梦想是支援西部,去到西安一所不太知名的重本院校,B选择了北京的一所二本学校。
大学四年很快过去,B很容易地在北京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而且是中央企业,A也去到北京寻找工作,结果却是处处碰壁,大部分企业的招聘条件,不是“限北京生源”,就是“限制北京高校毕业生”。
像A这样不是北京生源,也没有在北京就读的学生,被称为“双外生”,可以在北京就业,但只能算是暂住人口。几个月后,A终于找到了一个工作,老板是个农民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城市也滋养一个学校的血脉。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的性格决定学校的性格,学校的性格又会影响学生的性格。
就像是剑桥在伦敦,哈佛在波士顿,北大、清华在北京,复旦大学在上海一样,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积累、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品格,也形成了大学的品格。
因此,无论在哪个省区,大众信赖的高校所在地大都是经济发达、底蕴深厚等因素。
城市对学生未来的另一种营销方式,就是求职期间的双向宣讲会。有一些资料显示,知名企业的校园宣讲集中在北京、西安、天津、上海、武汉、成都、哈尔滨等大城市,十余个城市召开的名企宣讲会占到了全体宣讲会的八成,其他的也就占了两成。
知名企业校园宣讲会的地区分布有两个因素直接相关:一是该地大学的数量多少,这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企业数量多少,决定了就业机会的多少,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上述提到的这几个城市,都是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也都是高校的集中区,全国的名牌高校基本上集中在这些区域,他们既是“人才的高地”,也是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反观其他城市,基本都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像是郑州、兰州、西宁、石家庄等;或者是虽然经济发达,但高校较少的城市,比如苏州、深圳、无锡等南方城市。
如果以学校来看,像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双一流名校,世界顶尖级的院校,最受知名企业的青睐,就意味着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所以受知名企业的欢迎。
如果把城市和学校结合起来,看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的西安交大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广州、南京、成都、杭州、哈尔滨、天津等城市的一流名校最受企业的青睐,也是最容易毕业就业的院校。
由此可见,在对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第一应该选择学校,而非专业!即使是选择了一流学校的二流专业,益处也要比选择二流学校的一流专业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