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他高考时写错自己名字, 北大教授复查后决定: 破格录取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慰藉,不过是懦弱者的解嘲”——茅盾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的前途未有定数。正因为如此,才涌现出来一批又一批在黑暗中拨云见日的仁人志士,他们秉持着救亡图存的信念,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或许会有一部分人认为,民国时中国人饱受欺凌,仅仅是因为军事力量的不够,这其实是一种较为偏激的想法,军事力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实现民族解放光依靠武力是不够的,思想的洗礼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所在。

谈到民国时期的社会思潮,很多人都会用“明智未开”这四个字来形容,由此可见给民众传递新的思想才能够让整个中华民族拧成一捆绳。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民国大师们以笔为剑,用文字来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他高考时写错自己名字,北大教授复查后决定:破格录取。

茅盾,原名沈德鸿,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的一个新式家庭,其父母的思想极为开明。

与很多封建大家长不同的是,茅盾的父母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系统的西式教育,同时让他广泛的阅览中华典籍,这使得茅盾的思想既具有西方务实、科学的一部分,又有中国感性、重典的一部分,为他今后的文学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茅盾在少年时期就有了宏图大志,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上学堂时老师曾在课堂上布置过一道作文,让大家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很多同学因为没有固定的主题感到困难而无从下笔。

茅盾却不一样,他思维活跃,立刻借鉴庄子《逍遥游》的内容,将自己比作腾空而起的大鹏,在遨游天空的过程中俯瞰下面那些想要捉住自己却又无能为力猎人们。

这实际上表达了茅盾对于走出老家这片贫瘠的土地,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完成一番大的成就的最终信念。

为此,他将这篇文章的标题命名为《志在鸿鹄》,老师看完这篇少年气十足的文章之后惊得拍案叫绝,暗自念想眼前这个身体孱弱的小孩今后的作为必定不凡。

青年茅盾确定了用一生来进行写作的目标,他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合理的道路,首先要进去北京大学?来学习系统完善的写作理论。

在写文章方面,他对自己的能力是非常自信的在考试的过程中笔若游龙游龙,很快就完成了试卷,铃声还没响起就提前交给了监考老师,大摇大摆的走出了考场。

后来,考试结果颁布的时候,茅盾却没有在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他上上下下看了一二十遍,也只发现一个与自己名字相似的叫做沈德鸣的同学

心灰意冷的茅盾回到了家中,开始审视自己,是不是文章写的有问题,左想右想也想不出为何没有考上。但事实摆在眼前,他只好认定了自己是能力还不太够,在经过一番思想上激烈的挣扎之后,决定二战北大。

就在茅盾准备明年的考试之时,一张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来到了他的手中,这让茅盾感到非常疑惑,没有考上为什么还会有通知书寄过来?

他急急忙忙的打开了信封,发现通知书上所写的名字是沈德鸣,仿佛明白了什么,又核对了一下信封上写的地址,确实是自己家。

如此看来,必然是阅卷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看错了,因此在揭榜的时候茅盾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反而看到了那个并不存在的沈德鸣同学榜上有名。

其实,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源自于茅盾潦草的字迹,与很多文学大师重视书法能力不同,年轻时期的茅盾豪气冲天。

他认为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整个文章所体现的思想,而不是过于注重字迹、词藻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没有多花过多的时间来练习字迹,再加上考场之上,答卷时间有限,这就导致了茅盾字迹潦草,使得阅卷老师将他的名字的“鸿”字看成了“鸣”字。

茅盾年轻气盛,他直接跑到北京大学招生办,讲明事情缘由之后请求教授将自己的名字更正过来。

对方进行相关核查,发生茅盾所言属实,经过讨论最终下达决定,按照茅盾这位同学的要求将其名字改正了过来,并予以录取。

后来,茅盾的朋友还常以此事作为调侃,说他当年也算是破格被北大录取。

参考资料:《文学大师茅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