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小学

“宁愿让孩子打工, 也不去职高”, 家长的偏执言论, 却获众多支持

01社会对职高的偏见

初中阶段是学生叛逆的高峰期,同时也能暴露许多家庭教育的尖锐问题。

这个阶段有的孩子尝试了厌学情绪,课下看小说、放学打游戏。

而有些家长采取强硬态度或是不管态度,强硬的家长让孩子更加叛逆,不管的家长没有认清自己的行为、持续为所欲为。

社会把这个阶段的孩子划出了不同的道路:打工、读职高、读高中。

国家为学不好的学生竖起了职高招牌,而有些家长为其选择了走向社会。

相比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算是走上一条少有争议的光明正道,读职高和打工似乎都不是一条良道。

有人说,读职高和打工终将为工厂输送人才,更有甚者说:为监狱输送了人头。

面对这些言论,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稳定社会的和谐,家长如何为自己的孩子谋求一条光明的未来?

02中考改革招生,普职比实行1:1

以前并没有明确规定学生要将多少学生送到职高中学习,有些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职高中继续学习的,毕竟未成年的学生就出去打工终将容易出现问题。

而如今国家硬性规定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招生比列为1:1,这就意味着只有一半的学生能读高中。

改革一出,学生和家长突然备受压力,并且引起了家长的极大反响。

相比于普职比1:1,北京市实行的普职比7:3让许多家长羡慕,为何北京市能作为特殊群体?

北京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心,能将财力投入到教育中。

而北京市学生接受的教育比较“超前”,学生能力比较好,若是只有一半学生能上高中,其余一半学生中可能有许多优良学生。

其实就算是其他城市,也有可能造成这种现象出现,从国家层面来考量,或许国家想改变职高生源过于极端化的现象。

03家长表示:“宁可让学生打工,也不送去职高”

一名中学生家长在公众平台上发布一则抗议普职比1:1的言论,这位家长慷慨激昂地表达了:“宁可让学生打工,也不送去职高”,这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如同。

说实话,职高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一颗老鼠屎还要毁了一锅汤”。

一些外国学生读职校是自愿选择的,因为他们的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是挺高的,而中国学生很多是被动分流。

不学无术就被划出了高中的队伍上,成绩不理想也被划出了高中的队伍上。

这就导致了职高的生源本身就不好,加上学校不重视思想理论的教育,导致了职高的学生大多数是混日子的,职高的形象就这样持续地下滑。

但是相比于打工,职高的道路真的不能走吗?

走向打工的学生,一部分是因为不想学习、不学无术,这部分的学生没有技能,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这些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完全不足,在社会上就容易碰壁。

当然有些学生读了职高之后,似乎也面临着同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的一样的现象,自己在职高的技能没有学好,就业没有保障。

可是最起码,这些学生是在职高中度过了一个叛逆期,心智相对成熟一点,还能有提高学历的机会。

04除了招生改革,职高学校应该有所作为

若是实行普职比1:1的招生措施,那职高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于往年会有所提高,那教学质量也应该有所提高。

虽然职高学校以技能教学为主,但是思想道德的引导也不容忽视。

一个人若是要立足于社会,必须要有一定的道德素质,不然就会容易走向深渊,害人害己。

既然是技能学校,为何不去提高学生对技能的兴趣,以工匠精神等来武装学生的思想。

其实导致学生沉沦的原因也包括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仿佛自己被抛弃在职高里。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角色,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不管是高中学生还是职高学生,都应该受到重视和培养。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若是其中一方缺席,学生容易离席。

职高不应该是黑暗的,它应该给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道光,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国家若是把职高学校建设好,让每个学生学有所爱、学有所想、学有所成,社会就能变得更加和谐。

最后,期待职高的变化、祝福每个学生能看到美好的未来、希望国家有理想的人多一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