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的升学压力已经到了不得不“减”的地步,孩子上学已经不再是课本上和课堂上的知识比拼,而是延伸到了课堂之外,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教育规律,只为让孩子在同龄人中做到出类拔萃,从而获得最顶级的教育资源。
“双减”意见的出炉非常及时,以铁腕的手段来斩断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最新消息显示,各省市从2021年8月30日起,每半个月就要通报一次“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最终形成专项督导通报,此举必将带来学生减负的实质性效果。
而除了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外,还有很多变相的“负担”,甚至很多都披上了素质教育的外衣,实际上还是孩子们无法承受的负担。
16岁高中生殒命沙漠探险
据媒体报道,中国探险协会组织的一项名为“青少年腾格里沙漠探险”的活动出事了,有1名来自北京的16岁高中生在活动中失去生命,而学生参与此次活动的动因竟然是对“以后的升学有帮助”,活动组织者、学校和家长,谁之过?
16岁的高中生小郑(化名)和另外7名同学都是来自于北京,此次需要远赴银川是为了接受体力和耐力的挑战,在6天的时间内,要背着20公斤的载荷在沙漠中走80公里。
探险队伍配有2名领队、2名随从和1名司机,白天徒步,中午高温时分和晚上搭帐篷休息。有孩子说,第一天感觉尚可,第二天开始就开始吃不消了。
两天后,队伍继续出发,全队8个人分成2组,在小郑出事前,有一组已经顺利抵达营地,而小郑不愿意前行,同组同学则先行离开前往营地。
一名教练在原地劝说小郑,测量体温后觉得不影响继续前进,但给小郑喂了藿香正气丸并没有吃,喂水也偏头没喝。
此时该教练离开去了前面的营地,第二名教练在来的路上,第一名教练离开时,小郑是背靠着大背包坐着的。
4分钟后第二名教练到达,看到小郑已经趴在沙上了,翻过身发现还有呼吸,但脸色已经苍白,呼叫没有应答。
随后该教练将小郑抬上车,由司机开车送出沙漠,在快出沙漠时,用手机拨通了医院急救电话,最终车辆疾驰53公里后在高速上和救护车汇合,但已经无力回天,小郑已经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组织者、学校和家长谁之过?
青少年学生参加一些体能挑战项目无可厚非,技能锻炼身体,也能磨炼意志力品质,但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要求“安全”的底线,但高中生参加这种沙漠探险活动,安全性和必要性值得深思。
事发前,中探协在北京某外国语学校组织了一次宣讲活动,小郑是该校出国部的高一学生,听了宣讲后,家长认为这对孩子以后“升学”有帮助,所以最终有8名学生报名参加活动。
中探协曾发布过一篇名为《唤醒孩子的探险精神,来这里开启一场探索之旅》的文章,文章显示该协会曾经在某国际学校召开了青少年探险科考训练的家长说明会,共同探讨了关于探险活动和留学申请的问题。
这也说明了探险宣讲的行为是存在的,但有学生在事后指出,小郑出现身体不适时,领队错误判断他体力没有问题,可以继续前进,而且组织方准备不充分,并没有随队医护人员,小郑是无法及时就医才出事的。
家委会成员也指出,活动前中探协明确有队医和卫星电话,全程有专业性保障,但实际上并没有。
而中探协则认为,自己的教练均有野外急救资质,还有证书。但对长期带队的教练来说,队员中途想放弃很常见,尤其是青少年项目,本来就是为了挑战困难,战胜自我。而卫星电话是有的,但在车辆疾驰过程中没法使用。
而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还有待警方调查。
但从普遍的观点来看,组织者、学校和家长都难辞其咎,有些或许并非是法律上的责任,但深入思考后却发现,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活动的组织方,无论如何去解释,都不能回避其应急处置的责任,因为青少年挑战徒步沙漠的活动前提是安全,必须要以保障生命为第一要务,对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放弃,身体异常等情况都要有充分的评估和判断,而不是一个教练就决定了,一旦判断错误,就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后果。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理应对社会机构发起的活动要予以指导和给出合理化建议,学生有没有必要参加这些风险性活动,是要给出一些建议的,相信这不是第一次类似的活动,出国部的学生为了申请留学,除了成绩外,的确需要一些个人能力的优秀表现,但安全性是学校要时刻提醒的。
家长也同样要进行反思,孩子升学固然重要,尤其是那些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要想成功申请大学,社会实践能力的确非常重要,但不代表有必要去挑战沙漠探险活动,家长根本就没有充分评估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也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了增加“赢”的筹码,放弃了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实际上并不可取。
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承受着各种压力,读小学前拼命地开始学英语,学才艺,甚至还经常看到有家长为孩子学前掌握了上千个汉字而沾沾自喜,家长开心了,而孩子却失去了很多快乐,甚至是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出现了心理压力和心理上的变化。
而在孩子上小学、初中后,又开始疯狂地给孩子施压,目的就是让孩子上最好的初中,上最好的高中,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将孩子培养成天才,只要是影响升学或者是有助于升学的内容,家长都会不遗余力在推动,以至于很多孩子在进入高中后就直接“躺平”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累了,父母和老师已经将他们的潜力在短时间内都给挖空了,他们对后续学习毫无激情。
到了高中后,孩子们的学习将变得更加疯狂,有家长直接卖掉了房子给孩子选择高端学科培训,其实他家孩子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但他仍然要让孩子一直都处在巅峰。那些出国留学的孩子,很可能会接受很多魔鬼般的语言培训,还有各种提升竞争力的奇葩挑战活动。
为了升学,为了留学,这样干值得吗?
人生不能没有竞争,面对竞争我们的确不能随意退缩,但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不能为了出奇制胜,就无视孩子承压的范围。
“双减”来得很及时,但要减少的不仅仅是作业负担和校外辅导负担,还要减少各种变相的升学竞争筹码,比如学科竞赛等和升学挂钩的项目,否则还会有大量的人前赴后继。
为了升学,让孩子参加各种疯狂的挑战活动,你觉得合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