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吴谢宇原本生活在幸福的三口之家,但他如何会在一念之间做出手刃生母这种极端的选择?他亲手把这血淋淋的不幸一面撕开了,所有善良的人们都不忍直视。幸与不幸,也许吴谢宇再也没有机会回答。
和谐社会里出现行凶弑母这种反人类行为,让人觉得毛骨悚然。无数人在感叹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们在反思中陷入了迷茫,孩子的教育问题再次被提及。回归凶手本身,拨开层层迷雾去探寻真正的作案动机,不得不去深思人性的善恶与自我人生的完善。吴谢宇的毁灭史:从北大骄子到弑母死刑犯,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为别人而活的孩子
吴谢宇从小听话懂事,家里有客人来访,起身打招呼,随后又坐下继续练毛笔字,丝毫不受影响。强大的自律体现在一个小孩子的身上,在夸赞之余,总感觉有些不对劲。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样的自律性不该体现在一个孩子身上,过度的压制反而会导致性格的异化。
吴谢宇表露出来的只不过是迎合人的假象,面具之下才是真实的他。他从小给自己灌输的理念便是迎合和讨好他人,从父母到同学、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小时候不愿意去西湖,因为父母想让他去,他便去了,而且丝毫未表现出不满。因为考了第二名,父母很高兴,于是,他一直保持成绩优异,让父母满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父母去喜爱自己,也觉得自己是被关心和喜爱着。这样的伪装太强大,盖过了一个孩子的本性。在孩童时期,原本就是肆无忌惮的,但是他吴谢宇缺少了这一部分。
他从未问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敢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高中时,就算是从没有说过话的同学,吴谢宇都能察觉到这个同学的失落,发短信去安慰,给同学留下的是一个极其温暖的好人形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吴谢宇内心是缺爱的,他需要的是更多人的关注以及称赞。
家庭教育的失败体现在细节中,不能因为吴谢宇的学霸光环和暖男外表,就忽视了他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同学们谈性之时,吴谢宇表现出来的是回避,而不是正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吴谢宇的家庭很保守,他缺乏一定的性教育,才会对性话题如此敏感。而这一点,正好与谢天琴的性格相吻合,清高孤傲、独立要强、传统保守,还有精神洁癖。作为一名老师,无论冬夏都喜欢穿黑色、棕色的裤子,从未穿过裙子。
吴谢宇很喜欢化学,却在考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凭借他大一的优异成绩,完全符合转专业的条件,但他却没有这么做。他的母亲谢天琴给他灌输的观念是赚大钱,然后给她养老。很明显,经济学院的“钱”途要胜于化学专业。吴谢宇从未真正的为自己活过,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他缺乏最核心的自我驱动力,因此迷失了自我。或许,这也是他为何弑母的动机之一。
吴谢宇的人生两极:完美与狂野
在2015年7月10日之前,吴谢宇是同学们眼里的学神,是典型的学霸。从小成绩优异、天资聪颖、乖巧懂事,不仅成绩好,人缘也很好,很懂得照顾人,不需要父母操心太多,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他的一位高中老师曾评价他:“他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吴谢宇中考成绩名列前茅,与中考状元仅差1.5分;高中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人人皆是翘楚的北京大学,吴谢宇也丝毫没有松懈,依旧保持优秀,大一获得了北京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大二获得了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在外人眼里,吴谢宇的优秀已经习以为常,被称为天之骄子,前途不可限量。而他,一直以来都是母亲谢天琴的骄傲。
在2015年7月10日,谢天琴刚参加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毕业典礼,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低头开始换鞋,而她的儿子,此刻却拿起了哑铃,对着她的头部袭来。直到死的那一刻,她都不明白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儿子,为何会对她痛下杀手。谢天琴死时,仅有48岁。
从天之骄子到弑母狂魔,不过一夜之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吴谢宇杀害亲生母亲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从2015年春节开始,吴谢宇便有了弑母的想法,他自述因为觉得父亲去世后,母亲很痛苦,于是他想到帮助母亲“解脱”,打算杀了母亲,他再自杀。
在2015年4月,吴谢宇开始行动,向培训机构提出要预支奖学金6000元;2015年6月,他用这笔奖学金在网上购买了大量的作案工具,包括刀具、防水塑料布、干燥剂、隔离服、医生护士服等。当他拿起刀准备分尸时,他放弃了,因为分尸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他却从未解释过为何要分尸。很难想象他拿着刀面对自己死去的亲生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是如释重负后的喜悦,还是无尽的懊悔。但从他之后的行为来看,丝毫没有透露出懊悔,极度的冷静,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可怕,在谎言的面具下,藏着丑恶的灵魂。
吴谢宇在杀害母亲后,在微信群里发布了谢天琴陪同他出国留学的信息,伪造出一个假象,甚至打着出国留学的幌子,从亲人那里骗了144万元,逃去上海,每日挥霍无度,半年多全部花完。一个极度自律的人,突然变得狂野放纵,嫖娼、赌博、与性工作者谈恋爱,甚至跑去女方家里求婚未果,为了生存跑去重庆当起了夜店男模。昔日的天之骄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陪酒男模“小龙”。
当完美学霸和弑母狂魔成为同一个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相信这一真相。吴谢宇的一位朋友讲道:“吴谢宇是最不可能成为杀人犯的。”但事情真相摆在眼前,令人唏嘘。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一旦被压抑太久,在某一个时刻累积成为爆炸点,如同洪水泄闸般波涛汹涌。
扑朔迷离的作案动机
2021年8月26日,吴谢宇因为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至今为止,吴谢宇的作案动机依旧未浮出水面。从作案手法出发,排除吴谢宇协助母亲自杀的说法。吴谢宇的作案工具不少于二十件,装备齐全,不像是协助母亲自杀,反倒像谋杀。连隔离服都购买了,如果他真是想杀了母亲后再自杀,不会购买如此多的作案工具。这些作案工具,是为了掩盖他杀人的事实。
在他拿起哑铃朝着他母亲砸下去的那一刻,他梦想着的自我解脱却没有如期而至。吴谢宇“从帮助母亲摆脱的说法”改口为“协助母亲自杀”,有着想要逃脱犯罪的嫌疑,试图让自己的罪行减轻。在法庭上,他痛苦地喊着:“好可怕。”他声称他看到母亲死去的样子,太可怕了,失去了自杀的勇气。而因为他的父亲爱干净,所以才将母亲的尸体裹了100多层,每一层都包裹上活性炭吸附。
天才的犯罪者总是会通过合理的谎言来掩盖真实的作案动机,吴谢宇的表述和他的表露出来的情绪,过于反常。逻辑缜密,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将事件描述出来,连续20分钟的叙述,滔滔不绝,连一口气都没有喘,仿佛杀死母亲的那个人并不是他。
不少心理学家研究了吴谢宇的心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他的犯罪动机不足以被认定为精神病人作案。吴谢宇曾跟朋友提及过自己很累,想要自杀,但是他一直以来给人的形象都是抗压能力极强,他习惯于将这些负能量压在心里自己解决。但是光环戴久了,会迷失自我,他所表现出来只不过是在他母亲束缚下的自我。而当他一旦意识到这不是真实的自己,便会寻找摆脱之路。
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的母亲是他追求真实生活的最大的阻碍,从而萌生出弑母的想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存在这种可能。而且在社会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案例。2016年,浙江金华四中学生徐力就因为不满母亲的管束,用铁榔头锤杀母亲。2018年,山东济南24岁大学生直接持刀捅死了陪读母亲。
写在最后:
悲剧背后隐藏着种种原因,家庭教育、社会因素、人格本身,都成为了酿造悲剧的一部分。吴谢宇在家庭中被宠爱和关注的,在大家庭里是被尊重的,甚至于在案发之后,他的姑父、舅舅都写下了谅解书,希望能轻处理,不被判处死刑,这其实也体现出大家庭对于吴谢宇的溺爱与纵容。
人一旦丧失了自我追求,只不过是一个行走的躯壳。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当一个人的思维被束缚,甚至被压制时,总有一天,这根苇草会自我燃烧,挣脱束缚。
弑母案件触目惊心,绝大一部分都是因为父母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强加给孩子,压抑了孩子本身的自我,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有权力去追求想要的人生。
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极度的重视家庭人伦关系。诸如多子多福、母慈子孝等传统价值,该如何与现代文明视角下的独立人格、个性养成、自我成长完善等融合共生?更多时候,人们已经接受了父母与子女是彼此陪伴和共同成长。但如何陪伴与成长?这恐怕是每一个为人父母子女者要面对的问题。吴谢宇的毁灭已经尘埃落定,而这悲剧带给人们的思考也许才刚刚开始。(■ 文| 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