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清华北大学子毕业后, 为何成了美国博士? 原因值得深思

2017年,一位身着学士服的女生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发表了这样的讲话。她说,美国的空气是多么香甜。此消息一经转发,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引发网友热议。

这个女生叫杨淑平,来自云南昆明。虽然她后来在微博道歉,但绝大多数网友并不买账。有的认为,这样的行为在战争时,与那些谄媚的汉奸并没有什么区别。也有的认为,这几年PM2.5含量急速飙升,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或许她只是在说实话。

也有人反思,为什么只是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是否并不合格呢?毕竟许多年来,普通百姓眼里的对美国是痛恨的,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身份。许多留学海外的留学生,也鲜少有选择学成归国。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的时候,在前往美国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中,竟有近八成左右的人最终选择了留在美国。而且在2008年,就有媒体打出过这样的标题,“清华北大——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着实是讽刺至极。

一、学而不归,痛心疾首

因为遥想到1981年,清华大学在建国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一共九人,并且在学成后全部归国。回国后,在自己的专业上发光发热,从物理到建筑,从生物到计算机。

在这其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奖,或担任大学导师,或专注科学研究,引领我们的新中国茁壮成长。并且在第一批留学生出国后,中国便掀起了一股“留学潮”。截止2007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已经超过35万。

然而仅仅过了四十来年,当初出国留学、学成归国、报效国家的信念和情怀,在留学生身上似乎越来越少见了。毕竟事实确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但回到中国的少之又少。针对这种情况,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自己总结了四个字:安于享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更是直接指出:现在中国大学培养的不过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且表示,自己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学生为了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在自己面前表演出一种“爱学习”的假象,这让他既痛心又失望。

二、真实原因,各现弊端

但国内学者对此类人群和现象的评价,供职于美国苹果公司的一位清华毕业生并不这样认为。首先,他并不承认自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他个人而言,不愿意留在国内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国内缺乏成熟独立的研究环境,各种官僚制度、人际关系、申报流程影响了学术研究,如此的学术环境让他难以忍受,最终依旧选择留在美国。

和他有同样想法还有曾经在中国数学界叱咤风云的许晨阳。他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2012年留学结束后回到北京,任职于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然而六年后,他离开了研究中心到麻省理工任职。有人曾传言,在许晨阳离开中国前,就表达过国内的学术界过于讲究资历,对年轻人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有能力的年轻人难以施展,并且论文剽窃抄袭等情况也让他很失望。

三、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我想许晨阳的话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表达的,带有主观色彩。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学术界的一些问题。今年的8月12日,华为掌舵人任正非签发了一篇五年前的文章——《华为到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这篇文章直接指出,国内金字塔型的复杂管理结构,严重影响了科研的进步。常常论资排辈的提拔机制,阻塞了技术能力强的员工晋升,使得真正的优秀被忽视。

像华为这样的一家公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更何况身处科研世界的学子们。就像任正非说的,我们经常发现从国外买进的技术其实就是很多国外的中国人自己的技术。然而国内的我们常常花大价钱、交关税,费劲千辛万苦从国外引进。

结语

这种感觉就像自己养的鸡,跑到国外去生蛋,我们还去买。但为什么不能留住自家的鸡,在自家的国土生下蛋呢?所以说,人才是被吸引住的,而不是被强迫留住的,我们始终要从各个方面去改变。

今日话题:中国顶级名校教育学生,为何说是给外国“做陪”?背后原因太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