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发布了一份“大学校友之“大国工匠””的榜单,这份榜单中罗列出35位“大国工匠”,其中多数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
令人意外的是,这份榜单中北大竟未有一人上榜,清华也仅有中国天眼总设计师南仁东一人上榜。
同样,今年中国科学界启动了轰动全球的嫦娥5号探月工程,但是令人蹊跷的是,这么一个浩大而又艰巨的科技盛事,核心团队里没有一个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
而这个核心团队,有毕业于西安的电子科技大和西北工业大学,也有毕业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有的毕业于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就是没有清华北大毕业的。
2019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高达154亿,中国排名第一,放到美国也能排到第三名,北京大学?科研经费将近92元,在全国也是排名第四。
而且要知道,清华大学历来以理工科闻名全国,每年录取的理科生占2/3左右。
问题来了,清华和北大作为中国顶尖学府,每年科研经费就高达百亿,为何在中国科研人员比重却很少?
第一、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不少清华北大毕业生偏爱做公务员
以2019年北京大学就业数据为例,去年共有282名毕业生在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合同。在这282名学生中,选择前往机关单位就业的学生就占据了一半,达49.79%,同时进入国企的学生占据27.41%的份额。相当于,有约3/4的北大生在就业选择上都是进入体制内。
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许多城市的基层单位,就有许多来自北大各专业的毕业生。例如浙江杭州余杭区街道这类的基层单位,来自北大各个专业的毕业生都争着赶去。
尤其是余杭区的政策对于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优待福利。这两大学府毕业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进入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高级雇员,且最高年薪可达38万元。
第二、北京是我国金融中心,金融业是最高薪的行业,为清华北大择业次选
清华毕业的学生,除选择进入事业单位,更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金融和IT通信这类高收入行业中,份额分别占据21.2%和17.7%。其中选择制造业的最少,仅占7.4%,而选择科研技术业的也仅有13.6%。
北京大学更甚,超过26%的毕业生首选了金融业。北京大型金融公司的中高层基本上以北大、清华和人大毕业的学生为主,其中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毕业生又在多个金融管理部门任职,这让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在金融领域有天然优势。
曾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博士生导师施一公,对毕业生就业选择现象也非常无奈惋惜,并公开表示连自己最看好的学生,毕业后都想选择进入金融行业以及公务员。
第三、北京得天独厚的互联网环境,让清华北大毕业生热衷互联网创业
我们知道北京是中国互联网创业最活跃的市场,很多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都毕业于清华北大。
以北京大学来说,从北京大学毕业的互联网创业者就已经突破1100名。清华大学也是如此,清华大学毕业的互联网创业者更是达到1800多名,像搜狐的张朝阳,爱奇艺龚宇、搜狗王小川、美团王兴等都是毕业于清华大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北京的互联网环境对北京的学子对待职业选择上,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最近20年来,清华北大学生被互联网创业激励,喜欢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互联网和软件创业,最终通过上市或出售套现。
第四、科研工资低、科研工作累,让清华北大毕业生感到敬而远之
正因如此,不少网友调侃道,清华大学的学生只有两条路,不是互联网、金融就是体制。
和互联网创业和体制相比,科研领域无论是在名利还是在待遇上都步入前两者。怪不得有科研人员自嘲:“最苦最累科研人,薪酬待遇最低科研人”!
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科研人员张小平为例,在国企从事研究时,张小平每月薪酬平均10000元左右,在他离职进入民营企业后,薪酬较于国企翻了10倍有余。由此可见,对于火箭登月如此重要的科研人员工资,竟然还比不上普通的民企员工。
此外,2018年“中国天眼”工程以10万年薪,招聘驻地科研人员。这项工作要求科研人员,需前往贵州偏远山区驻守,因此条件非常艰苦,加上有夜班要求,工作强度高。
这一消息公布后,立马有网友评论:“10万算下来一个月不到9000元,这么高的要求和低工资,怎么好意思招揽科研人才?”
结尾
实际上如今是一个自主就业的时代,任何一个大学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自由,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即便没有一个人去做科研工作,只要从事合法合规的职业,其实都是值得称道的。
只是对于我们社会大众来说,清华北大毕业生是我们的天之骄子,中国最聪明的一群人,如果他们能够埋下头扎扎实实从事中国的基础科研工作,那么对我国的科技进步推动力,光刻机、6G、核能和基础工业研究,也会加速进程。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