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大学期间, 她的成绩一直维持着专业前3, 厚积薄发, 现保研北大!

黄可,环境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必修成绩加权年级第三,综测成绩年级第四,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阶段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一项校级科研兴趣培养计划。暑假期间参加了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夏令营,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刚进入大学时,聆听了学校优秀学生标兵的答辩和一些优秀学长学姐的分享后,黄可在学习上一直不敢松懈,一直维持着专业前三的成绩。并在大一阶段通过与身边同学的交流和阅读学院老师发表过的文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在大二刚开学时向环境学院沈飞老师申请加入实验室。作为黄可科研上的引路人,沈飞老师在她刚进入实验室时便告诉她,“我希望加入我实验室的同学都是真的对科研感兴趣,因为只有你们找到自己做科研的内驱力,才能在做实验这个过程中找到乐趣。”导师不仅仅在科研上给黄可指导,更是在她遇到困惑时,及时地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给予正向引导,让黄可能够将科研与兴趣结合。

刚进入实验室的那段时间无疑是艰难的,尽管早在之前黄可就已经看过沈飞老师的一些论文,但当时大二的她对自己的科研方向依旧是迷茫的。但这份迷茫并没有停滞她的实验路,一有空黄可就到导师的实验室里给师兄师姐帮忙,向他们学习怎么做好实验。在一些零碎时间里,她会翻看一些与导师方向相关的论文,找寻属于自己的科研方向。在一次翻看院网的时候,黄可发现沈飞老师申请了一个名称为“研究农业废弃物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科研项目,抱着对“活性炭跟超级电容器之间有什么联系”的好奇,她向沈飞老师申请加入科研项目,然而两次都被他拒绝了。尽管黄可很清楚导师想要自己先打好实验基础,但她不想让自己因为没有解决内心的疑惑而感到遗憾。

一边是热门专业计算机,一边是相对偏冷的专业环境与能源,黄可在大三寒假便开始思考自己日后的发展方向。考虑到跨专业保研的难度,她最终决定在环境领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而由于黄可本身在大学时的研究方向就涉及到了固体废弃物,于是在参加了今年五月的“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和听完六月加拿大皇家科学学院院士院士关于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学术汇报后,她就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了固体废弃物或生物质能源方面。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后,黄可便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夏令营,在进行ppt汇报时,听了前面的同学汇报后,她就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与其他人相比的劣势,于是她临时调整自己ppt汇报的侧重点,将重点放在自己的科研经历以及从每段科研经历中的收获上。虽然进行ppt汇报时因为紧张发挥失误,但她对科研的探索精神给当时在听汇报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她主动加了导师的微信,暑假时也与导师及时沟通自己阅读文献后的想法,在面试前给老师留下较好的印象。

也是在这个暑假,黄可也在为北大预推免做准备,她联系到去年保研北大的师姐,了解到大概要考的方向,但由于她报考的固废资源化专业知识点比较广泛,黄可便将三四本专业书放在一起看,甚至还去看了北大导师的英文专著。因此在面试过程中,即使开始在文献翻译方面遇到了困难,但在之后的专业课提问、英文问答和科研方面的提问中黄可都应对自如。扎实的专业基础也是她最终保研北大的原因之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科研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拥有日积月累的基础,才能实现厚积薄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可终是在她的人生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