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小学

校长视点 | “双减”的目的不是让家长和孩子“躺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作为全国教育高地的首都北京,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是促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所在。近年来,北京市多措并举促进农村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显著。本报特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教一处、北京市教育学会农村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发掘北京经验提振乡村教育”专题报道,展示北京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新进展新成果新风貌,讲好北京农村教育故事,传递首都教育声音。

“不让孩子上补习班,我还怎么‘鸡娃’?”“孩子早早做完作业,回家不知该干啥。”“孩子作业少,更多时间玩手机,亲子矛盾升级!”今秋开学,放学时间推迟了,家庭作业变少了,一度火爆的校外培训班冷冷清清。突如其来的“双减”政策,有人叫好,有人愁。

面对“双减”政策的落地,家长该如何做呢?

支来凤

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支部书记兼校长

家长首先要转变认识。理解减少作业总量、减轻考试负担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躺平”,而是提高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大程度减少单调、重复、低效的知识学习负担,把孩子从频繁的考试和追逐分数的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双减”政策的落地,更不意味着家长可以“躺平”,而是反过来要回归本位,凝心专注于家庭教育应有的担当,从事真正的家庭教育工作,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功能。

其次,家长要转移关注点。“双减”政策,减去了校外培训对家庭财力、家长精力的“过度耗费”,有利于缓解家长焦虑,让家庭回归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双减”也对家长对于孩子的陪伴和养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摆脱曾经已有的“功利化、短视化”等违背教育规律、盲目从众的教育行为,由“唯分数论”向培养学习意识,激发孩子学习热情上转移。持续的学习动力对孩子来说比可见的分数重要的多。家长可以不断与孩子进行沟通,甚至变换角色向孩子“请教”,一起分析问题,多倾听、多讨论,通过不断的尝试和鼓励,真正去发现、尊重孩子,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内在的学习动力。有一句话说得好:“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勤奋努力才是让孩子保持热爱的关键。”同时,家长还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老师是平时接触孩子比较多的人,家长需要和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加强联系,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的薄弱项和擅长项,与老师一起商量如何扬长避短,帮助孩子提高在校内的学习效率,助推孩子全面成长。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是处于缺失的状态,工作忙也好,不知如何教也罢,这些都不是缺少教育的理由,履行好“家”的教育责任也是培养优秀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家长期待孩子成为正直、善良、勇敢、创新之人时,应率先垂范地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些是孩子看得到、体会得到的鲜活教材。当前,很多家长被孩子沉迷网络而困扰,但就源头治理而言,如果家长自己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带领家庭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亲子阅读、家务劳动、社会公益服务中,孩子一定会受到家长积极行为的影响。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教育的意义尤为重要而深远。家长恪守家校协同育人的边界,与学校一起尽责履职、携手育人,必然会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理想状态。

策划:常悦

文字:支来凤

:何文洁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苏金柱鲍丹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