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16年前, 那个高考729分, 穿着开胶凉鞋游园的状元, 如今怎样了?

高考675分,他却落榜复读,第二次奋力一搏,西北男孩冯宇宁以729分的成绩为底,外披状元服饰,进行了清华大学传统的游园礼仪。

春风得意马蹄疾,可谁料走路太多,脚上破旧的凉鞋,后面位置悄然开胶。十根脚趾齐用力,脸上笑开了花,脚下抓紧了鞋,受人敬仰的时刻,怎么着也必须挺住!

人们都说,考上清华就意味着未来有了份坦荡大道,那么这位被辍学的三个姐姐供出来的名校状元,现在是否功成名就,已经回报家人了呢?

一句“北京的房价让我选择回家”,难道意味着他的高光时刻定格在了游园会上?子牙童趣学生观察马上为您讲述年少得志的冯宇宁,以及他现实的选择。

好学生都给差学生打工去了吗?

1986年,冯宇宁出生在了陕西省长武县亭口镇,上面还有三个姐姐。收入低负担重的农村家庭自然供不起她们上学,于是相继辍学的大姐和三姐外出打工,二姐留在家中帮忙。

5岁的年纪,田间抓虾摔泥,林里爬树打闹,太阳落山之际往回跑,姐姐却指着放学归来的孩子问冯宇宁:“二姐送你去学校怎么样?”

就这样,小少年进入学前班。每天早上被二姐送去学校,晚上又在校门口等待。姐弟俩夕阳下回家的影子不断被拉长。

当时的孩子还小,完全没想过站在熟悉的校门口,被迫辍学的姐姐心里是什么滋味,但冯宇宁很听话。

二姐额外布置的家庭作业他全盘接受,在外的大姐、三姐时时嘱咐“一定要好好学”也被他时刻记在心底。

他不知道三个姐姐对自己的学习为何如此执著,但也隐隐约约明白,读书是件重要的事。

升入小学,家离学校足有六里路,二姐每天来回四趟接送奔波两年,冯宇宁心疼不已。大姐和三姐一商量咬紧牙关为弟弟添置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每个雨后,父亲都会一点点冲洗自行车上的泥土,祈祷雨水不会对其有所伤害,能让儿子安全上完中学。

穷且益坚,方能不坠青云之志。带着姐姐们对学习的渴望和遗憾,冯宇宁埋头苦读。很多时候学到忘乎所以,被找来学校的父亲惊醒,方知日头全落,放学已久。

初中三年级,在全国物理竞赛的初赛场中,冯宇宁拿到了第一名,也因此接到了陕西省理科实验班的“考试邀请”。

如果通过考试,他将成为实验班的一员。可在优中择优的模式中,冯宇宁败下阵来。

正要败兴而归时,西安博迪中学抛来橄榄枝,并免除大部分学费。刚升入高中,冯宇宁的心态是一定要让自家生活从自己这里得到改变。

于是废寝忘食地钻研,高一结束时,他占据了年级第一的位置。

以前流行一个说法:上学期间成绩好的孩子,长大后都成了曾经辍学打工,抢先步入社会创业的差生的员工。

这样的话在校园里风靡,让冯宇宁开始怀疑自己努力的意义。好好学习与提前步入社会,究竟哪个更好呢?已经在社会中经受风雨的人自有答案,但十几岁的孩子将其看作青春的迷茫。

清华了游园,毕业回了家

冯宇宁开始懈怠了,高二时期成绩直接掉到班级第17名,年级更是50名开外。

得到消息的父亲从老家赶来,有些失望又饱含期盼的目光让少年无地自容,这才知错便改,再次专注于学习。可高三重回年级第一后,2004年的高考也让他尝到了失败的味道。

675分的成绩因只填了北京大学?这一所学校,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冯宇宁以14分的差距成了高分落榜的一员。

三年的日夜用功似乎成了竹篮打水,想着家人的辛苦供养,再想想姐姐们对于求学的遗憾,冯宇宁心里充满了不甘,他不信自己就此失败,于是再次整装行囊来到博迪中学。

一年的复读生涯里,半大小伙有意地忘记自己“高四学生”的身份,将目标再次对焦清华、北大,开始朝着梦想进发。

心中有坚定目标的人,总不会在海滩上一直搁浅。2005年的夏天,冯宇宁以729分成为陕西省第一个从民办中学走出的高考状元,进入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

与文科状元身着状元服,在众多学子的议论声中开始传统的清华游园会。即使脚下的凉鞋快要底掉,冯宇宁也飘飘然走完全场,吃完“状元宴”。

此时的年轻人立志要学出个名堂,让父母来到北京,过上有自来水、天然气的首都生活。

一入清华方知学霸云集。冯宇宁的骄傲还没飘多久,便被周围保送生、竞赛得主打碎。原来状元也是普通人。

很多做不出的题目搅得他半夜不得安宁,悄悄起身来到图书馆,却发现同样焦头烂额的同学实在太多。焦虑没有了,心境也在这一刻放松,原来大家都是一类人。

加大对自己的要求,冯宇宁誓要在这条新的起跑线上,成为到达终点的一员。

2009年,拿到本科毕业证书的冯宇宁与相恋的女友结婚,并获得本校硕博连读的名额。2015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周围人都以为他会留在北京。可那年夏天,29岁的冯宇宁回到西安。

此时的他因首都高昂的房价,丢掉了曾经想让父母居住北京的念头。女儿已经3岁,接来父母便是五口之家。就算在北京租个三居室,他与妻子也是压力巨大。

成功没有捷径,状元也是普通人

可能有人会问了,难道这位清华博士找不到高薪工作吗?

冯宇宁是研究航天的微波工程师,这类工作在各个地区的工资都差不多,可西安与北京的房价却相距天壤,在北京他给不了父母好的生活,在西安却可以。

曾经的状元、现在的博士回到家乡,他如愿让父母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城里人生活。要说他心中始终放不下的遗憾,那便是曾经姐姐们的辍学。

农村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后,他开心于老家可以减少一批因钱而失学的孩子,又惋惜于姐姐们没能享受到这种政策。

2019年,在行业内默默无名的冯宇宁干了件大事——由他创办的清华北实验班,向陕西56个贫困区县捐赠了价值5000万元优质网课,并免费将其交给了几十个网课集中学习示范中心。

几年前的冯宇宁一直在动员、集结博士生、研究生团队,让他们成为各科讲师,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提供直播类课程。

他向无数学生说过,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或许有不公,但上天是可以公平。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冯宇宁用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拼搏的路上没有捷径,努力能成就自我。回看他的求学经历,失败的沮丧与成功的喜悦均有闪现,苦与甜交织才是人生的味道。

在该努力的时候拼命上进,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也许有人会觉得冯宇宁的成就不大,状元后来的日子似乎有些平平无奇,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一目了然。

可他虽没有达到理想的顶峰,却也完成了心愿。他回报了家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回报了社会。状元也是普通人,也会为生活奔波,为生活苦恼。

人生那么长,高光与黯淡都是其中滋味,谁又能说冯宇宁现在的日子折了他状元的名头呢?朋友们,你能理解他的“现实”选择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