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北京大学女神教授, 29岁当博导, 30多岁当院长, 令人只能“仰慕”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放在今天仍不过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功成名就。可现实很骨感,成功的人只是少数,年轻时就成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北京大学?的博导刘颖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也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女神教授。优秀的她,有着精彩人生。

28岁成为北京大学最年轻博导,30多岁担任院长,令人只能仰慕

坚持,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优秀品质。刘颖出生于1984年,和多数人一样,她童年的梦想很伟大——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与众人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梦想一直没变,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让梦想照进了现实。这一切都来自她的坚持不懈,她说:“科研和生活一样,都是一场马拉松,找到目标后就要坚持跑下去。”

高考时,她填报了南京大学生物专业,并勾选“不服从专业调剂。”即使后来她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分数线,她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本科毕业后,她考入美国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在那里她获得了博士学位。

2013年入职北大(当时仅28岁),成为北京大学最年轻的博导。2019年,她是“科学探索奖”的首届获奖者之一。2020年9月,她担任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

拼命努力才会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成功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苦。刚在美国入学的她不能完全听懂老师授课,于是牺牲睡眠时间听课堂录音,直到听懂为止。

进入北大的前几年科研屡次失败,她拿爱因斯坦发明电灯泡的故事鼓舞自己:“失败并不是一无所获,失败只是在试错。”做事要坚持到底,这个道理已经被我们听烦了、讲烂了,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听了无数的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问题出在实践上边。

生活和科研两不误,现已有一个一岁大的孩子,

合理安排生活是一门艺术。刘颖取得这么多成就,自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从入职北京大学后,教学和科研就占据了她生活的一大部分。手中的课题亟待取得进展,年幼的孩子正处在需要陪伴的年纪,这个无解的难题困扰了刘颖很久。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决定不加班,这样一来是保障了陪孩子的时间,那么手里面的课题应该怎么办?刘颖的解决办法是用整块的时间来处理最紧急最重要的问题,用碎片时间处理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问题。经过实践,她不但没落下实验进度,反而比别的同事效率更高。

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大量的过剩信息以碎片的形式向我们袭来,如果不加辨别全盘接受,那么你将会丢掉整块的时间,被碎片式的信息牵制鼻子走。刘颖的做法值得学习,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分辨出你真正需要的信息。

深受学生喜爱,被众人认为是真正的“明星”

刘颖取得了许多科研成就,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可她的课堂轻松依旧。她的授课方式别出心裁,就像变魔术一样把枯燥的知识点和现实生活中的趣事联系在一起。

在课下,刘颖更像是一位邻家姐姐,很容易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她同时还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这一运动习惯是她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养成的,一直坚持到今天,运动对她而言,就像呼吸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刘颖的出现并不是个例,我之前写过好几篇关于年轻有为的人才的文章,他们不仅有才,而且外在形象也很优秀。他们的出现,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刘颖的颜值不比精心打扮的女明星低,学识和谈吐更是远高于常人,她才是我们的榜样。追星追得再久能学到什么?追刘颖这样的学术之星才能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学到的知识是别人抢不走的,才是无价之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