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北京最新升学形势: 中考难, 高考易, 小升初择校尽量别放弃!

北京市各阶段升学政策时不时有调整,目前处于动荡调整时期,而2024届中考是否变革,民间一直有各种传言和说法,一直没有最终定论,不过中考淘汰率50%会不会成为现实?河南、云南中考升学率目前基本也就这个比例,北京市会不会也有这么一天?我们不为传递焦虑,分析一下数据。

2021届海淀区小升初人数约2.8万,同年中考学生1.6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公办)的学生约1.2万,近几年高中学位微微上涨,每年几乎也就是增加几百个。海淀区每年非京籍学生约5千上下,以此推算海淀区未来在2024年中考公办高中升学率约为55%。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巨大影响,出国形势遇冷,国际部招生也比较冷淡。

中考在近些年的调整之后,基调都是题的难度偏低,容错率低,所以信心的孩子容易拿高分,尤其是各学科要吃透,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孩子在中考中占尽优势。迈过了中考这道坎,高考相对容易一些,北京在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人数是呈金字塔状,优质学位少,也就导致越来越卷。

高中优质校的师资配比相对顶尖,也是优秀高考成绩的最佳保障,有中考这一道屏障,分流了一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这个环节上,高考相对中考要容易些。

个人推测,在2025年之前,小升初择校的空间依然还会有,与中高考的不同在于,中学看课内,小学看课外,而双减下对于机构的选择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不过用心找,还是能找到匹配的老师的。

而小升初并不是单纯地选初中,而是要把初中和高中贯通起来看,包括六小强之间的差距更多的也是在高考中出现。小升初择校就决定了在双减大形势下,未来孩子的走向,是选择真正的减轻了学习负担的学校?还是选择加工能力一直没有减弱的学校?

小强之所以强,是强在整体以及头部学生,据马老师多年经验,在小升初头部的学生80%以上的可能,在高中依然是头部,这是因为各学校的培养目的,就不是奔着中考,而是高考。

小强的普通班比绝大多数其他级别的普通班还是要强了不少。而点招进小强的学生基本都可以进入最强的几个班,或者是直接被承诺,或者是通过分班考考进去,即便是没有进入实验班,在普通班依然是佼佼者。

民办校未来逐步转公,但还会有一定时间,即便如此,有几所依然非常值得推荐,人分、师达、海外(未来也不转公)等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比较负责任,即便是摇号为主,未来也会加工出一批成绩不错的学生,至于去了之后能不能突出,那就看自己本事了。

区重点初中目前择校的空间比较小了,绝大多数就是只能通过摇号,生源质量一直不佳,未来生源质量或许有些许增加,但要进入重点高中,需要平时成绩很突出才可以。

普校,尤其是优质普校,择校热度也很高,甚至高过了区重点初中,但不意味着整体都强,普校一般是头部的那部分学生很强,有的不弱于小强的学生,选择优质普校,就要想办法成为学校中的“鸡头”,这样中考出口才会更佳,再加上校额到校双保险,就更稳了。

小升初择校的意义是让自己未来在中考后依然有竞争力。如果娃简历没什么硬货,也没有占对机构,没有相应的考试机会,那么细细研究好升学政策的套路,如何增加一次派位中签的概率,也是被动中的主动。

没有择校机会(希望)的孩子,可以提前准备分班考试的内容,或者尽早布局预习初中,也不防是一个好的方向,毕竟在中考阶段,普校有校额到校支持,但仍建议选择名校的集团校,这样在中考升学的时候会更占优势。

朝阳区RCF&东坝校区已经启动了转学操作,RCF在没有转公之前还可以先招一些优秀生源,80中王选活动也已启动,朝阳区在2021届升学的DZ空间进一步压缩,机会越来越少,当然有一部分生源会选择小升初或者中考的时候跨区到海淀或者西城,也是一种选择。

包括其他城区也都可以有类似的跨区方式,只需要在目标城区有房或者有户口即可,但跨区也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外区准备跨区到海淀,那么一方面是需要了解各学校的招生套路,更需要了解本区孩子的大体实力,这样不至于在初中后存在跟不上的情况,再有就是获取核心升学信息,对于六年级学生家长更为关键。

非毕业年级的目的就是提升孩子简历or应试实力,六年级就需要奔着可以提供出口的机构做选择,如果学校并没有或明或暗和机构的合作,比如人大附中、十一学校、首师大附中,只需要关注官方招生动作即可。

在淡化学区房之后,双减大背景下,未来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小学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初中尽量选择做鸡头,高中全力进名校,方是在如今形势下的最优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