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月,张昆玮正因一则征友帖走红。
帖子里,他交代了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状况:他在山西工作,对女方的要求是“愿意在山西太原晋中一带发展”。他还附上了自己的照片:沙漠背景、单人摩托,他身穿红色格子衫,身材偏胖,皮肤黝黑。
帖子刚发出来时,他遭受不少谩骂。有网友甚至评论,“连普信男都算不上,精神贫瘠”。后来,这则帖子被部分网友贴上“恐男恐婚”、“矮丑搓”等侮辱性标签。但也有很多网友认为,网络世界对任何人都不应该有如此恶意。
人们很快发现,他的履历并不普通。中学奥赛获奖毕业,被保送清华并进入姚班,曾在摩根大通,谷歌等公司工作。然后离开北京,回到山西的一个二本学校教书。
之后,大神级的身份、逃离北上广的选择、和征友一年少有所获的经历,将张昆玮放入了争议的中心。他写了篇回应,却引发了更加激烈的讨论。
他的一名同学告诉九派新闻,张昆玮高智商,为人随和,厚道,根本不是什么怪胎,尤其比其他人更怀有对数学、计算机的热爱。另一位同学说,他不是一个肤浅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去过很多地方旅行,看过非常多专业和人文类的书籍。
学生眼中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神,有些学生觉得自己需要很努力才能跟上他的速度。“张老师觉得我们什么都会,但是我们什么都不会”。“他把我们当清华的学生教了,我们学得都很拼的”。
对于爱情,张昆玮说他相信缘分,但曾经的外貌焦虑和网友攻击让他很是无奈。现在他已经有一段感情打算逐步稳定下来,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进一步稳定下来。
对他来说,返乡教书只是个开始。
以下是张昆玮的自述。
【1】已有稳定感情,兢兢业业工作
我是张昆玮,今年4月时候,因为我的一则征友帖,知乎网友就我离开北京,返乡教书的经历展开讨论,一度让我上了知乎热榜并获得关注。
事实上,征友只是我平淡生活的一个小插曲,不过借助热度的力量,我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工作。
我在感情上相信缘分,目前已经有一段感情打算逐步稳定下来,也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
在过去的2021年,返乡教书之后,我追求的不是职称和待遇。因此,在晋中学院,只求点滴耕耘,不问收获。平时,系里安排什么课,我就带什么课,学生有什么问题,我就解答什么问题,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
【2】重新拾起信息学竞赛
做大学老师有一定的业余时间。我自学工业程序控制,为四川一家光电科技公司开发了玻璃抛光的驻留时间计算系统。当时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远道而来,非常热情,因此我开发时也格外用心,生怕辜负了期望。后来,他们找到了专职的程序开发人员,但我的程序还一直能够使用。
玻璃抛光问题对于制造业,尤其是天文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本来希望我的程序最终能提高天文望远镜的加工精度的,不过后来我就去做信息学竞赛的内容了,这方面没能继续研究下去。
说到信息学竞赛,我这一年在尝试把它重新拾起来,这是我从前上学时一直痴迷的。信息学竞赛又称算法竞赛,是很多计算机领域尖端人才的摇篮。
和现在有很多培训机构做得“少儿编程”不同,信息学竞赛有严谨的题目、规范的组织方式、有挑战性的竞赛内容。少儿编程其实教的只是些编程游戏,虽然可以提升孩子们对编程的兴趣,但学完了兴趣课,又往何处去?实际上,信息学所代表的思维训练,能把学生带到下一个高度。
说到底,编程的核心是算法和数据结构。我希望把编程普及成一个体系,任何人,包括青少年,只要沿着这条路努力学,都能学会编程。这等于是把计算机系的算法思维开放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如果能为算法普及做一点贡献,自然不算虚度余生。因此我目前主要就是在做这个,偶尔也带很少的一对一学生,试一试课程效果,主要还是希望最终能做成书籍,惠及大多数人。
在过去的一年,我已经基本做好了零基础的部分,现在正在引入一些有趣的习题,希望能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一些更有操作性的内容。
【3】比在北京时更忙了
除此之外,我平时还给本地的一些信息化企业献计献策,希望引入业界的新技术,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新技术都是英文资料,一般的程序员不愿学习,而高级程序员又不愿意回山西。
很多的项目都是一次性的,需求又总是修修改改,技术上的改进很难直接加速开发进度。我一个人其实也很难为家乡的信息技术产业做些什么。这方面,我也就是希望随着山西这边的经济发展,软件行业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吧。
回想2021年,最开心的是学生对我的认可,唯一有点惆怅的,就是自己比在北京时更忙了,每天为了信息学的事情废寝忘食,确实是十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