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一位冬奥志愿者正在岗位上忙碌,他走过场馆,仔细地观察着每一处角落,还不时用笔在纸上记录勾画。他是北京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姜宇昕,主要负责权益保护(RPP)领域的工作,以落实冬奥会的“清洁场馆”政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他立志要做国家游泳中心的“火眼金睛”。
“此‘清洁’非彼清洁。”他解释,清洁场馆并非指环境卫生方面的清洁,而是指在商业宣传时,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和赞助商利益,避免场馆内出现未经授权的商业展示和隐性营销行为。
在姜宇昕看来,这个工作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期间,权益保护志愿者要时刻绷紧神经,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到广告牌、比赛专用器械,小到一个插座、一台摄像机、一根电线,都无法逃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姜宇昕说,“冰立方”开赛前,自己负责在场馆闭环外区域进行每天两到三次的巡查,赛时频率会增加。“转一圈场馆大概需要花两个小时,我会仔细‘扫描’每个地方,不放过任何一处商标‘漏洞’。”
有时,商品标识印在非常隐蔽的地方,姜宇昕需要弯下腰,甚至趴在地上观察,必要时还会拍照放大仔细查看。
“权益保护这项工作是无止境的,每次巡查都有新发现。”他说,场馆的环境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中,一场比赛举办、一群人停留、甚至一阵风吹过,都有可能使之前未发现的问题显露出来。
“我们的任务就是寻找各种可能的违规展示,对不符合要求的标识进行遮挡、移除或其他处理。”姜宇昕开玩笑地说,他们还需要“伶牙俐齿”。由于权益保护工作团队只有两位经理和三位志愿者,面对繁重琐碎的工作,每个人必须要拿出“以一敌百”的劲头,与场馆各个领域联动,沟通、协调、商量以解决问题。
“我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学会了恰当地提出问题,并有效地指导整改。”从2021年10月“相约北京”测试赛至今,姜宇昕已参与处理10余起奥林匹克标志使用事项,参与处理20余件场馆运行区域相关商业展示事项。
姜宇昕可以称得上是位“志愿达人”。在大学期间,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43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青年的奉献精神。去年9月,他报名并成功入选北大研究生支教团,将于本科毕业后前往西部偏远地区中学支教一年。
“我想把自己在学校和志愿服务岗位上的所学所见所闻分享给孩子们,将这份燃烧的志愿心传承下去。”
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志愿服务期间,姜宇昕递交了入党申请。他说:“虽然还不是正式党员,但是我一定会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冬奥志愿服务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