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小学阶段学生是可以转学的,而且相对比较容易,比如孙海洋的孩子孙卓就从山东的高中转学到了广东深圳的高中,但是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其实大学也是可以转学的。
这段时间,北京市教委就公布了北京高校2022年跨省转学的结果。北京市教委将跨省转学名单公布后,引起了网上的讨论,最让大家意外的,就是这些转学学生的原高校和转学后高校的巨大差距。
北京高校2022跨省转学结果公布,人大转黑大,北邮转民办三本?
这份名单中,有一名学生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转学到黑龙江大学。众所周知,人大是我国人文社科名校,虽然苏州校区录取分数不敌本部,但是分数也超过很多名校,就读苏州校区以后享受的也是人大学生的待遇。放弃人大学生的待遇跑到一所四非高校黑龙江大学,有种很亏的感觉。
另外,从北京化工到马鞍山学院,从北邮到安徽中医药大学,从中央民族大学到聊城大学,从北交大到河北科技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到湖南信息学院,都是非常亏的。
当然,最亏的还要数从北邮转学到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学生,从两电一邮转学到一所民办高校,两所学校录取分数差距达到近两百分,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个跨度也是有点太大了。
当然,这个转学中,也有不太亏的。比如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英语专业转学到湖南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从北京林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转学到福州大学的经济统计学,还有就是从昆山杜克大学的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转学到首都医科大学的法学(卫生法学)专业。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这些学生中有人宁愿放弃名校身份也要转学到一些比较差的学校呢?其实降低档次转学,一般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身体问题。有的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可能需要他人照顾,为了方便家人就近照料护理,很多学生选择转学到家人居住城市的高校。有的学生考到外省的高校,但是读着读着却发现适应不了外省的环境,导致身体或是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就想着转回到本省的高校。比如从北京化工大学转到安徽马鞍山学院的潘同学,根据北京化工大学的公示,他就是因为适应不了北方气候,导致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申请转学。
第二个原因:学习问题。名校很好,但是名校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一些学生学业跟不上,担心毕不了业,于是选择转学到一些档次较低的高校,至少以后可以毕业并拿到相关证书。
第三个原因:专业问题。有些考生被录取的是冷门专业,自己也不喜欢,在校期间转专业的机会也没能把握住,于是选择转学到档次较低但是专业热门的高校。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这些学生转学的原因还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