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当下女博士们: 工作难找、陷入内卷、被离婚…?

顶着博士头衔,离开象牙塔后的女孩们,迎来的生活并非如普通人想象那样光鲜:她们有的四处投简历,屡屡遭拒;有的试图回到象牙塔,求一个教职的编制,竞争激烈却远超想象;有的如愿获得了编制,却陷入无尽的内卷,身心疲惫;有的甚至付出了失去家庭的代价……

本期,将在5位女博士的自述里,看见光环背后的一面。

A:当伴娘前一晚,我还在疯狂投简历

讲述人:Cindy,北大文科学士,牛津考古博士。“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产出太多没用的文科博士了?”

2014年7月,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前往英国读研,专业是我一直心念念的考古学——虽然在本科选修过考古课程,但我从没接触过真正的考古工作。我喜欢看《藏地密码》,喜欢电影《英国病人》里面的艾马殊伯爵,一个英俊的学者,和美丽的凯瑟琳一起,在北非的洞穴参观壁画,互生爱慕。可以说,我对考古的兴趣,很大一部分由那些浪漫的想象构成。4年后,我拿到了牛津的考古博士,我以为从此会一头扎进一个神秘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阿拉伯世界,但实际上,毕业后的生活,和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完全不一样。

用一个字概括我2019年博士毕业后的生活,那就是“漂”。从伦敦漂到上海、从画廊漂到策展公司,期间也申请过教职和博士后……对未来,我似乎没办法看得更远。大部分博士毕业后,第一选择是做学术,但我却想逃离这个圈子——我写的论文、做的研究,主题都非常窄,好像该有的考古发现都有了,该写的也都写了,我们这一辈的考古人,只能有技术地炒冷饭。为此,我投过一些拍卖行的工作,面试了几家都被拒了。被拒的理由,说好听点是“学历超越了岗位需求”,直接点的面试官会告诉我,这些岗位更需要销售型人才,比如去客户家,说服他们把藏品委托给拍卖行出售,我的学术背景在这里并没有优势。后来,我在伦敦的一家画廊找了一份兼职。因为工资不高,为了省钱,我和另外两个女孩一起在伦敦南部租了个房子,是那种有很多廉租房且中国留学生都不太敢去的街区。只不过这种热情持续时间不久,工作两个月后,我还是放弃了,我理解了拍卖行面试官说的话:做学术的人,很难适应商业的逻辑。

工作半年后,Cindy去卡塔尔参加学术会议。到2021年初,我收到了3个博士后的录取通知书。经过漫长的折腾和等待后,我对学术的道路再次望而却步了——因为博士后的合同都非常短,就一到两年,感觉是从一个炉子到另一个炉子里继续炖,最终还是要等教职的坑位。博士后的年薪也不高,牛津剑桥也不过一年2-3万英镑,国内的知名高校也差不多。读书的时候。我对钱不太关心,工作了以后才发现,成年人经常要为了钱点头哈腰,摆低姿态。

B:“非升即走”背后:凌晨两三点才下班

讲述人:一鸣,清北文科博士。“职业发展重要,但我的快乐也很重要。”

2021年,是我读博的最后一年,一边忍受博士论文带来的痛苦和崩溃,一边和室友追今夏很火的一档选秀节目。

外人看来,顶着清华、北大的博士头衔,找什么工作不是信手拈来?但等到求职的时候,就会发现,竞争远比想得要激烈得多,有些我一开始看不上的工作,一去面试才发现都是北大、清华、人大的博士。听说北京某高校招1个辅导员,最后去了50多个博士,一点都不危言耸听,在北京,竞争就是这么激烈。好在我留京的意愿不算强烈。其实我最早考虑的是选调,如果有离家近的岗位,能回到南方老家其实很不错,可惜今年老家没有岗位。我剩下两个选择,要么留京,要么去外地。今年毕业的同学,大多选择了回家乡选调,有几个回地方高校,坚持留北京的很少。北京普通高校或研究机构,年薪差不多在13-15万之间,南方的待遇普遍更好,而且房价相对也低。

2021年春节,一鸣和舍友亲手写了对联,愿毕业季顺利。临到了毕业关头,论文不太顺利,这对我已经有眉目的工作安排造成了影响。此前沟通过的北京单位都不愿意等,或者要想很多办法折腾才能入职。但南方的那所学校说,他们愿意等我。正因为这个小插曲,我好像没有了一定要留在北京的念头,更愿意顺其自然,所以决定去南方高校工作。我其实心里挺温暖的,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缘分?很多人问我,“你清北的,为什么来这个学校,为什么不去XX大学(一所同省更知名的大学)?” 我说,快乐更重要,很多东西想明白了就不会去卷了。今年元旦,我的愿望是:坚持自己所爱。

C:等了我两年,他决定放弃了

讲述人:Amber,历史学博士,已婚。“我只想好好搞学术,但现实迫使我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选择。”

我们结婚后一直异地,中间又经历了新冠疫情,连续两年都没能回去过春节,心里挺压抑的。关于回家团聚这个话题,我们有时说上两三句,就会隔着电话吵起来。

我今年31岁,当初和丈夫结婚时,他说过想要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有在意。直到那天晚上,他和两个同事喝了点酒,看着同事们都有二胎了,他也在电话里再一次说想要孩子。我半开玩笑地问:“那没有孩子的话,你要换个老婆吗?” 他说:“有过这样的想法。”

几个星期后,老公再次打来电话,他决定和我离婚了。相比于第一次听到“离婚”二字的震惊,没想到临近博士毕业,我的生活会突然像电视剧一样狗血。但我只能一路向前。

D:“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过时了”

讲述人:阿兰,名校法学博士“一毕业就找到了北京高校的教职:差一点要放弃的时候,导师骂醒了我。”

我老公很心疼我,他安慰我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必盲目追求顶尖。最后,我还是接受了这个工作机会。忙完毕业的我马上就投入了工作,生活重心从写论文变成了备课加写论文,周末还要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其实我挺喜欢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慢慢成长起来。经历这个过程,我感觉找工作得看机缘:我毕业时正好遇到了这个研究方向对口的“坑位”,可能我学弟学妹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很多人毕业时没有出现对口的坑,只能离开北京。

可话说回来,离开北京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北京的高校虽然平台好,但待遇真的差。如今,我的工资只够在北京租房,好在我经济上有老公的支持。吃饭是很现实的问题,生活得过,房子得买,不然学术真是富人才有资格玩的游戏。以前说”知识改变命运”,但这句话好像过时了——如果光谈收入的话,还是别来做老师了。

E:权衡再三,我向一所专科学校投了简历

@陈可:郑大理科博士“上海北京闯荡过,回家读博最舒心”

我家在开封,决定考博士时,我把目标锁定在了离家比较近的郑州大学?,河南省内唯一一所211院校。河南的教育系统是典型的学生多,坑位少,竞争激烈。早听闻博士毕业论文的盲审很严格,所以我并不想在实验上敷衍。

其实工资待遇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毕业时,导师对我的期望很高,他希望我能找一个更好的院校读博士后。但是,说实话郑大的学历和清北这种学校比起来还是吃亏的。留在河南省内高校当老师,工资到手其实也就四五千,也许平台好点,但是待遇和我四年前在北京工作时差别不大。我在家修改新的论文的时候,收到了新学校给我发来的入职表格。我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自己的梦想,我写的是当老师。如今兜兜转转,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