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保定学院志愿者: 点亮冬奥梦想, 展示青春风采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落幕,保定学院19名冬残奥会志愿者圆满完成服务保障工作。随着第一批12名冬奥会志愿者顺利返校,共31名赛会志愿者将陆续回到校园,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服务冬奥将成为他们最珍贵的记忆,伴随他们今后的求学工作之路。

“志愿者是冬奥会最温暖的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微笑感染他人,温暖这个冬天。保定学院志愿者们以贴心、周到、专业的服务得到各方一致好评。“志愿青春,冬奥有我!”全体志愿者完成服务冬奥的初心和使命。

西部支教精神擦亮志愿服务底色

保定学院有着光荣的志愿服务传统,2000年起,保定学院每年都有毕业生到西部,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雪域高原之上、贵州偏远的村庄,通过支教见证西部大地的改变和发展。22年来,保定学院逐步完善人人参与的志愿服务机制,通过西部计划、顶岗实习等方式,毕业生接力在西部,洒下青春和汗水。

在西部支教精神鼓舞下,保定学院的志愿服务意识深深融入到每一名学生的心中。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来源高校,保定学院十分珍惜这次志愿服务的宝贵机会。将传承好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精神,以专业的知识技能,全力以赴投入到冬奥志愿服务当中。

保定学院协调多方力量,全力做好志愿者的选拔培训。建立了“普通志愿者+骨干志愿者+核心骨干志愿者”志愿者储备培养体系,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先后有1500名师生志愿者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系统中成功报名。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专业技能测试等环节,经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遴选出126名志愿者作为储备力量进入保定学院A、B梯队,最终31人入选冬奥会志愿者。

31名志愿者服务于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的交通、场馆、餐饮、志愿者等业务领域。全体志愿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疫情风险、天气寒冷和工作强度大等困难,累计服务媒体记者1500余人次,提供交通指引、引导问询等服务500余人次,用热忱的服务、高标准的工作展示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时代形象。

激励保障温暖“燃烧的雪花”

保定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冬奥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保障激励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多方力量,全力做好志愿者的各项培训,特别是发挥保定学院特色,传递人文关怀和滋养——通过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引导志愿者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课,带领志愿者在书法艺术、传拓技艺等学习中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组织“红耀四方”——重走长征路、冬至包饺子、元旦联欢、志愿者生日会等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应急救护演练等,不断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在本次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中,保定学院志愿者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的品质,有16名志愿者服务于严寒户外环境的交通领域,每天负责车辆信息登记、汇报,维护场馆交通秩序。保定学院也将志愿者的激励保障工作做优做细,精心准备了印有保定学院标识的行李箱、防寒衣物、随身背包、防疫用品等暖心物资,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冬奥盛会贡献青春力量。

3月13日,保定学院首批冬奥会志愿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结束隔离和健康监测顺利返回学校。保定学院领导和师生代表早早等候在学校门口,欢迎志愿者们回家。经历冬奥志愿服务考验的“燃烧的雪花”们,回学校后将多样的志愿服务技能,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接续传承,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熠熠生辉。

志愿者心声

冬奥志愿者郑展宏:我在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交通领域负责帮助场馆工作人员和16国媒体记者进行上下车引导,需要长期在室外工作。当志愿者见到国外友人用英语来问我们可以帮助他吗?他想去哪个地方,几点去,怎么去,我都要耐心的为他一一解答。在这之中我们遇到过困难,但在我与伙伴们的不懈坚持和共同努力下都迎刃而解了。我也切身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冬奥志愿者王心悦:我在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担任场馆通信中心助理,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和调度中心连线,听会并整理会议记录,上传至主任层参阅。虽然日复一日的志愿服务工作艰辛不易,但有幸参与国际盛会让我切身感到了祖国的强大。冬奥会落幕既是结束,也是开始,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志愿者大家庭的温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秉承奥运精神,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

冬奥志愿者郑鲲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颁奖广场,现场所有中国人立正行注目礼,奏唱国歌。颁奖台上,铜牌得主、中国残奥会运动员蔡佳云为失去双臂的冠军王晨阳举起金牌,那一刻我们都破防了,泪水顺着脸颊流到嘴里。青春之所以为青春,是因为有无限可能去发生,青年之所以为青年,是因为不竭精力去拼搏。期待黎明的曙光越过地平线,彼时山不再高,路不再远,我们终将成为骄傲。(侯艳宁)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