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小学

就近入学的公平悖论, 学区房到底公平不公平?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

前些日子有人跟我讨论学区房是否公平的问题。我说没有绝对公平,学区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未必公平,但标准明确,也最容易用制度控制和调整。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我心中,也认为学区房确实不公平,是让一小部分家庭占了大多数家庭的便宜。虽然这世界上到处都是不公,但学区房的不公平未免太明显,也太过分了一些。

二、

打个比方吧,都知道北京的医疗资源很紧张吧,专家号很难排到。那能不能实行就近看病啊?如果在医院旁边没房子,那东城的就不许去西城,朝阳的更不许去海淀,行不行,公平吗?

交通资源也很紧张吧,动不动就是北京小吃“爆肚儿”。那能不能实行就近出行啊?不管有车没车,不许出自己的区,郊区人不准进城,城里的不许出去,那交通拥堵不就缓解了吗?

还有就业压力也够大的,能不能以后划片分配工作啊?中关村只准海淀户口的去上班,不会编程打游戏也行。金融街和CBD只准西城和朝阳人入职,不会赚钱还不会赔钱吗?

估计所有人都会说不行,因为医疗和交通都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来建设的,凭什么让家门口的垄断?公司企业更是社会资源,更不能形成地域限制了。

但学校也是全体纳税人的钱在建设和维护啊,和医院、公园、图书馆之类的有什么区别吗?我虽然在远郊工作,但纳税却是要汇总到北京市的,可以说全北京的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中都有我的贡献,凭什么不让我家孩子去东西海上学呢?大学还可以说需要考试,因为不是义务教育。但高中也不是义务教育啊,凭什么就不能跨区考试呢?

三、

美国的学区制度是非常严格的,除非是买房或租房,否则坚决不允许去其他学区上学。这是因为美国是学校经费是由房产税支撑的,包括老师的工资,都是当地房产业主的税收在供养。

之所以美国富人区可以明目张胆的歧视贫民区的孩子,就是因为人家理直气壮,这所学校是用我们的纳税建的,就是不让你们来上学,怎么了?这就相当于你们小区的停车位,是用所有业主的物业费来维护的,外人没出钱,当然可以拒绝他们来占便宜了。

但是中国的学校是这种情况吗?中关村、德胜、万柳、月坛、金融街的这些好学校,真是靠周边业主的钱建的吗?老师的工资和学校的经费和他们有关吗?

海淀和朝阳的GDP总量、人均GDP,人均收入和纳税都差不太多,就算海淀高点儿,但这教育资源能相比吗?北京市的教育经费是按照缴费比例分摊到各个区的吗?如果不是,那海淀在教育资源上有没有占朝阳群众的便宜呢。如果占了,那凭什么不让朝阳的孩子报名海淀的学校呢?录不录取是另一回事儿,但这从一开始就彻底断绝希望,似乎有点儿不合适吧?拿了我们的钱还不让我们用,哪说理去。

四、

所以说,就近入学在美国可以说是很公平的,因为无论学区内的学校质量怎么样,都是学区内业主的房产税来支撑的。日本也可以说公平,因为虽然不是纳税人的房产税支撑,但教师全市轮换已经成为惯例,资源和经费都相对均衡。可中国、北京都是这种情况吗,真能谈得上公平吗?

假定我是一名远郊的家长,但我在市区上班和消费,是给东西城纳了税,那凭什么我的孩子就不能来东西城上学呢?我上班带着孩子来,下班带着孩子走也挺方便的啊,凭什么不让我在单位旁边就近上学呢?还是那句话,录不录取是另一回事儿,凭什么连报名的权利都不给呢?

五、

总之,我是想不太明白就近入学是否公平的。尤其是我家隔壁就是所好学校,但就因为我这小区不是这行政区的,所以就不让报名,是不是有点儿太霸道了?各个行政区的人群撕裂真有这么严重吗?

我不是愤青,我家孩子也上的是好学校,我家也有学区房。但只是想不太通这几个道理,麻烦懂行的给我解释一下。

仅供参考。

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只有选对房、避开坑,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