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中大排名第二令人意外, 清北表现突出, 最受考生追捧的强基高校盘点!

北京大学?以报名人数44832人,夺得“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第一位。清华大学以报名人数44120人,比北京大学少712,夺得第二位。四川大学以报名人数38057人(比北京大学少6775人,比清华大学少6063人),排名第三位。

国家教育部2020年开始推行“强基计划”招生试点以来,目前已经过去了三年。在这三年中,“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出现一定程度的起伏,也曾经出现过“寒冬”,被中学老师、家长和考生误解。

2020年,是“强基元年”开启之年,也是遭到“寒流”之年。这一年,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均未能完成“强基计划”招生目标。复旦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补录人数比例,高达59.05%。武汉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补录人数比例,也高达58%。

2021年是“强基计划”招生形势最好的一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名校,“强基计划”招生都赚得“盆满钵满”。

2022年是“强基计划”招生的回落、调整之年。虽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强势加入“强基计划”招生阵营,“强基计划”高校“扩军”8.33%,但是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却比2021年减少了1008361人,下降幅度高达53.83%,超过了一半。

今天,我们通过“强基计划”实施三年来的数据,盘点最受考生“喜爱”的“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对中学老师、家长和考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2020—2022年“强基计划”报考人数前五名的高校盘点

北京大学获得过1次报名人数第一名,2次报名人数第二名。

清华大学获得过1次报名人数第二名,2次报名人数第五名。

四川大学获得过1次报名人数第三名。

浙江大学获得过2次报名人数第三名,1次报名人数第四名。

武汉大学获得过1次报名人数第五名。

中山大学获得过1次报名人数第一名。

南京大学获得过2次报名人数第四名。

华中科技大学获得过1次报名人数第一名。

共有8所高校进入过“强基计划”招生人数前五名的行列。其中,C9联盟高校4所,其他985高校4所。

二、2020—2022年“强基计划”报考人数后三名的高校盘点

电子科技大学有1次报名人数倒数第二名。

中国农业大学有1次报名人数倒数第三名。

国防科技大学有1次报名人数倒数第三名,1次报名人数倒数第二名。

中央民族大学有1次报名人数倒数第三名,2次报名人数倒数第一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1次报名人数倒数第二。

中国海洋大学有1次报名人数倒数第一名。

共有6所高校“不幸”进入了“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倒数后三名的“尴尬”境地,均为高考招生分数线偏低的“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三、受考生欢迎的“强基计划”招生试点高校盘点

从2020—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总人数的角度看,北京大学以报名人数193663人,名列“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第一位,报名人数是北京大学每年“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71.73倍。

中山大学以报名人数187018人,名列“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二位。是中山大学每年“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415.60倍。

清华大学以报名人数184207人,名列“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三位。报名人数是清华大学每年“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68.23倍。

浙江大学以报名人数177765人,名列“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四位。报名人数是浙江大学每年“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281.17倍。

南京大学以报名人数175692人,名列“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第五位。报名人数是南京大学每年“强基计划”招生计划的278.88倍。

在2020—2022年三年的“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前五位的高校中,有4所高校是C9联盟成员,“中坚九校”中,只有中山大学杀进了前五名,实属不易。

此外,四川大学报名总人数排名第六位,厦门大学报名总人数排名第七位,华中科技大学报名总人数排名第八位,复旦大学报名总人数排名第九位,山东大学报名总人数排名第10位。

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3所C9联盟高校,连续三年报名人数都进入前五位,可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对考生影响之深。以上这些数据,对于中学老师、家长和考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比之下,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在报名总人数中,处于劣势地位。但却可能被优秀考生“捡漏”,或许对部分考生而言,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强基计划”招生的核心目标是招收拔尖人才,并采取“小班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基础学科方面的拔尖人才。总之,“强基计划”招生的出发点是先进的,也需要得到广大中学老师、家长和考生的认同,才是“强基计划”目标真正达成的关键。您说是不是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