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无缘清华, 考生672分被父亲要求“复读”, 结果却让本人悔不当初

引导语

自古以来,选拔和考核人才就一直存在,在隋朝,科举制度是贫困儿童扭转命运的唯一机会。在当今社会,高考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选拔考试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历史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是今天美好生活的必然因素。

一千多年来,这种考试制度一直流传到今天。在古代,高官的头衔是无数学生的梦想,而现在,名校是成千上万考生的梦想。然而,名校的录取分数很高,录取的学生数量也很有限,对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大学,每个省份只有前200名学生才能被录取。

同时,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是要挑选学生的,并不是只要分数线达到了要求就能进入学校,剩下的学生只能选择低等级学校。在去考场之前,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他可以发挥非凡的才能。然而,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平时努力学习,最终的结果不会让你失望。

然而,事故经常发生,对于一些通常学习良好的孩子来说,由于考场紧张而犯错误并错过理想的学校并不罕见。曾经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在重考一年后第二次参加高考,尽管他在第一年的高考中得了672分,但他仍然无法达到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最后,他的父亲强迫他复读一遍。

一、无缘清华,考生672分被父亲要求“复读”,结果却让本人悔不当初

不久前,一位学生分享了他的真实经历。他高中成绩很好,他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在同学们眼里,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霸。他的父母密切关注他的成就,并为他设定了早日进入清华大学的目标,这个学生也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高考后,这位考生得了672分,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了。他完全可以被985和211学院和大学录取。但对于学生家长来说,这个分数并不高,因为比当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低7分,所以他无法进入清华大学。

这个学生想选择另一所大学,但他的父亲拒绝了,他的父亲只允许他进入清华大学,并强迫他重修学业。在绝望中,学生无奈的接受了父亲的话,又回到高中读了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努力学习,希望提高成绩,在模拟考试中,他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已经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他的父亲认为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的孩子今年将被清华大学录取。但第二年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全家人都沉默不语,因为成绩不如第一年好,他根本进不了清华大学。所以他浪费了一年时间,最后,候选人选择了一所211大学。

二、为什么在重读一年后,成绩“不升反降”?

重读后,学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们会感觉和他们的同学不一样,因为他们只学过一次高中知识,如果他们的成绩不如新生,他们会感到特别无耻。同时,留级生也承担着家人更多的期望,受到亲友的关注,如果成绩不好,他们担心自己会被这些人嘲笑,让父母感到羞耻。

如果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强,就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在第二年的考试中,他们的成绩不升反降,这不如第一年的高考。有些学生第一次高考不及格的原因是他们考试时太紧张,他们原本以为来年高考可以理顺心态,但有些考生已经有了阴影,如果他们再次进入高考考场,他们也会非常紧张,很容易不正常。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教育正在不断改革,高考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今年在一些地区实施了新的高考模式,这与以前的高考有很大不同。虽然留级生有参加高考的经验,但在新高考模式实施后,他们没有任何优势,很难适应这种新模式,甚至比新生更糟。因此,第二年的高考成绩可能不如第一年。

三、哪些候选人适合复读重修?

1.高考成绩异常或志愿填报错误的考生

本办法所称高考成绩异常的考生,是指受疾病或身体不适影响成绩水平的考生,需要排除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无论是因病或身体不适导致高考成绩异常,还是志愿填报错误,只要我们在下次申请志愿时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就有机会考入更好的大学和专业。

2.考生提高成绩的空间更大

如果在高中三年没有努力学习的考生被列入名单,清醒后,有严重的部分科目或不当的学习方法,如果他们能够把握“高四”这一年并做出良好的调整,高考成绩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可以被许多高校录取。在这种情况下,重修的成本性能非常高。

3.心理素质强的应聘者

对于像上说这样的考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水平与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著名学校录取的差距很小,提高成绩的空间也很小,甚至只有几分,这取决于他们能否被一所理想的大学录取。决定因素不再是学习水平本身,而是他们的个人心理素质,只有心理素质足够强,我们才能顶住重读和高考带来的压力,正常发挥,实现目标。

总结:选择复读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是所有失败的学生都适合选择复读。在决定重读之前,建议考生仔细审视自己:能吸取教训,有足够的改进空间,并且有一颗坚强的心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再奋斗一年,勇敢地面对挑战。这样一来,你很有可能在明年的高考中被你最喜欢的大学录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