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小康头条]疫情之下,2022高考会降低难度吗?

如今,距离2022全国高考还有三周时间,近日多地密集公布了今年的高考防疫举措,不少地区要求考生在考前14天进行健康监测,滞留外地考生须在规定日期之前按要求返回报考地备考。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疫情之下,高考难度会不会降低呢?

@高考生,这四项提示很重要

01认真做好考前本地14天健康监测

请各位考生全面了解并严格遵守考点所在地考试防疫要求,做好考前连续14天本地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不到人群流动性较大场所、不前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等。对于当前仍滞留在外省的考生,应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如实报告自身健康情况、相关返程安排等信息,提前14天返回考点所在省(区、市)。

北京要求,考前14天,考生须在京且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按学校(报名单位)要求进行健康状况监测,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并如实报告。

湖北明确了考生在考前2天到21天各阶段的防疫要求,考前1-2天主动进行核酸检测,考前14天(5月24日开始),每天坚持体温测量和健康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向所在学校或当地教育考试机构报告,考前21天,无必要不社交、不跨区域流动。

对于滞留外地考生返回后的健康监测,广西要求,考生返回后原则上不再跨区流动,与共同生活居住人员一并做好考前连续14天两点一线的行程管理,有条件的考生可住校闭环管理。

内蒙古要求,考生返回报名地后至高考结束前,考生及共同居住人应注意个人防护,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同时,考生及共同居住人还要做好健康状况监测,每日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02滞留外地考生返回要注意啥?

对于滞留外地的高考考生,各地都有相应的核酸证明要求,多数省份要求滞留考生返回考点所在地至少要持24小时或48小时内核酸证明。

天津要求滞留外省考生返津高考要做6次核酸,滞留考生应分别于抵津前1日、前3日和前5日,以及抵津后第1日、第3日、第7日,共进行6次核酸检测,同时须将抵津前和抵津后共6次核酸检测证明及时上传至“2022年天津市普通高考健康监测小程序”,以备核验。

宁夏要求,滞留考生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宁,须进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考生要务必于5月17日前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

河南兰考要求,省外人员入豫赋黄码,省外和省内发生疫情地市的返兰考生提级管控,由属地乡镇(街道)安排车辆闭环转运至县级集中隔离关爱中心进行集中隔离,实施14天集中隔离,在第1、4、7、10、14天开展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双采双检”。

不少地区还明确,由于考生个人原因,未主动报告目前状态、信息造假、拒绝配合考点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完成信息摸排,导致不能按时参加高考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03积极配合考前健康筛查

高考前,请各位考生按照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工作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码、体温等健康筛查工作,并服从考点相关防疫安排。

04保持通信畅通

考生和家长应保持高考报名时填写的电话畅通,密切关注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发布的相关公告信息。如有突发特殊情况,请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报告。

疫情之下,各位考生和家长

最关注的还是

高考难度会不会降低呢?

来听听北京市专家的看法

以作参考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高中年级组长甄兆敏表示:临近高考,一些家长和考生经常问:今年高考报名的人多不多?因为疫情试题难度会不会降低?疫情对考生有多大影响……大家焦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今年高考到底是容易还是难,并非能简单地下结论,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

01

从高考报考人数来看

今年比去年的人数略有提升

据预测,2022年北京高考人数大概在4.6万左右,与2020年持平,高考难度的确比2021年有所增大,正常情况下,今年高考分数线会有所提高。不过,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可能在此基础上增加接近1万人,这样看来,今年的考生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02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

今年的高考难度将维持基本稳定

2020年起,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制定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高考命题的最重要依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0年以来,高考招生和命题方式没有发生变化,高中课程标准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今年高考难度一般来说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03

从疫情的角度来看

今年的高考难度将维持基本稳定

新冠疫情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长时间的线上学习也对考生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北京新高考这几年就是在疫情影响下进行的,这种影响对于所有考生来说是公平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考难度会维持基本稳定。

04

今年的高考上线难度比去年略大

与前年持平

但话说回来,高考难不难其实没那么重要,因为有些客观存在不可能改变,考生与其担心这些,不如去提高一下自己的竞争力来得更实在。当然,提高竞争力的前提是考生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不要南辕北辙。很多家长对于学习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寒窗苦读、死记硬背、大量刷题上。这种学习方式会对创新思维造成毁灭性打击,也是教育改革一直要革除的弊端。因此,教育部专门发文要通过命题引导中学教学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在此给考生提个建议:这段复习时间宁可少做几道题,也要多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注意联系实际,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解答试题”为“解决实际问题”。

摄影:宁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