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微写作邀考生设计“两米线”, 高考语文呼应新教材新生活

昨天,2022年北京高考如期开考。除前期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6000多名考生外,本市有4.8万余名考生步入考场,将多年的沉淀化为笔端的作答。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本届考生是第一批使用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学生。因此,试卷在结构、题型设置、考查内容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还在通过呼应教材来导引教学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此外,试卷充满京味儿、生活气息的素材选用,也引发考生共鸣。

两个作文题考生有话说

今年高考语文大作文仍是二选一。考生可选择以“学习今说”为题目,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或者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记者在多个考点外随机采访了20余位考生。十八中考点外,两位女生在考场外讨论时,兴奋地发现不仅都选择议论文,还不约而同把冬奥冠军谷爱凌写进了作文,想用她的例子证明学习是要有浓厚兴趣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考点一位考生回忆,自己的论述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学习改变自我命运”等方面展开。

也有考生选择记叙文。“看到题目我就有了灵感。”昌平区前锋学校考点一名女生说,这一题目让她联想到了当前疫情下的学习和生活,“我讲述了自己居家在线学习的故事,有学校和老师做后盾,有无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在默默奉献,让我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力量。”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学习今说”引导考生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响应时代的呼唤,思考学习与个人成长、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线”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引导学生盘点、梳理自身经历,正确认识和理解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等特殊情况,鼓励他们发掘其中积极美好的方面,品味生活,思考社会和人生。

微写作邀考生设计“两米线”

今年微写作题目仍是三选一。三道题都注重关联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写作,锻炼言语实践能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特级教师王彤彦解读,第一题学校要举行新社团“悦读会”,邀请考生写一则招新启事,“虽然是实用,但题目强调‘阅读带来审美愉悦’,既体现思辨性,也呼应审美能力,题目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第二题是请考生设计核酸检测的“两米线”标志,侧重说明,王彤彦认为很多学生对此会有话可说。第三题延续往年风格,要求考生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今年的题目是“像一道闪电”,文学性突出,抒情色彩突出。“这一题目虽然没有真实的情境,但学生可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生活中的闪电现象,再赋以情感和内涵,相信也能写出好作品。”

活用化用新教材

今年是新教材与新高考结合的第一年,试卷与教材的呼应和联系成为今年北京卷的一大特点。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何郁举例说,教材《红楼梦》阅读单元的学习任务提示,学生要重视前五回的纲领作用,理解主题、解说书名与主题思想等;今年高考名著阅读试题提供了《红楼梦》第一回中涉及《石头记》等五个书名的文本片段,要求考生解释不同书名与作品内容的关联,进而谈《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学习任务的提示要求与试题考查方向一致,引导教师关注整本书阅读的基本途径与阅读方法。”

试卷中还选用了体现传统文化和北京特色的素材,引导考生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引发考生共鸣,加深其对北京文化的认识。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出自北大教授、诗歌评论家谢冕之手,文章不仅写了考生们熟悉的北京的饮食、风物与生活情调,还展现了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气韵。“它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生命的成长,关注个体生命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海涛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