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金牌教练带出全国技术能手

从实操能力过硬的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负责人,到成为“北京大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化工集团所属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王展超,这些年从未离开过数控机床。今年5月,他更是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系课堂上,几十台数控机床在厂房中运行,学生们站在操作面板旁,进行数控程序编制,为零件加工做准备。“你看,这是一辆导弹车,相当于一个火箭形状;这是一个抽水装置,小部件加上开关以后可以转动……这些制作精细的零部件都是通过数控车床来完成的。”王展超解释说,数控相当于给车床上加了一个数字化控制系统,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代码,输入代码以后去控制机器,直接去完成操作任务,通过人工控制机器进行零部件加工对操作者的要求比之前通过手工进行加工更高,一旦一个数据错误,一批次的产品就都报废。

“有时我会用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只练习切削出零件的外圆表面。”王展超介绍,合格的数控产品尺寸要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这些零件如果不拿仪器测量的话,肉眼看上去似乎都是合格的,可一测就知道是谁做的质量高了。“学生将来成为企业的技术工人,可能一年都只生产一件产品,这份耐力是必要的。我的职责就是发现他们的问题,弥补他们的弱点,为企业送去可靠的人才。”

王展超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训技能竞赛选手。“我们会从200名中级工里,先选出10到20个竞赛选手,再从中选出1到2个重点培养对象,去参加全国比赛和世界比赛。”王展超介绍,竞赛选手要经过层层筛选才能脱颖而出。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优胜奖获得者王帅曾是王展超的学生之一,老师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匪浅,“学生操作时会有很多问题,教练不在旁边盯着,根本发现不了。我学习操作机器,王老师就在旁边看着,从上午7点半盯到晚上8点多,操作上的细枝末节,全在他眼里。”

作为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专家,王展超深入实践、研讨世赛标准,总结训练经验,累计为数控车项目国家队培养39名优秀选手。其中,王帅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陈智民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银牌;黄晓呈更是荣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

“数控领域需要大批复合人才,但是规范意识不能变,质量意识不能变,工匠意识不能变。”王展超说,很多通过数控加工的精密仪器零部件都用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命脉产品,一旦失去这个准则,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选择了技能成就未来之路,就要做好长期坚守一线的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成为技术顶尖的大国工匠。”王展超表示。

“我们培训学员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让王展超欣慰的是,他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抢手”,实习前已有企业早早来揽才。王展超还担任了全国、北京市、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数控技能竞赛技术专家,并承担了全国职工技能竞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北京队集训技术指导等工作,累计培训高技能人才2000余人。他指导的选手郭田军、王帅等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宁雅萍、徐昊杰获“北京市技术能手”称号。同时,他总结形成了“竞赛引领,培训助推”的培训模式,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业培养的12人获全国或行业竞赛冠军,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14年,王展超参加了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五轴)赛项比赛,这届比赛较前五届相比,是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届。最终,王展超凭借高超的技术获得了该项比赛院校教师组冠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