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有人考不上清华, 有人考上清华却放弃!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前些天写了一篇文章,提到一个案例,某高考生抱怨:自己非常勤奋,但只能勉强考上本科,同学却能轻松考上清华大学,世界不公平。

文章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有评论说:邻居家孩子,爱运动,成绩好,上了高三仍然坚持周末打球,后来考上了一所985大学,而自己的孩子,高三一年天天熬夜到一两点,也就上了一所普通一本。还有评论说:朋友亲戚的儿子,高考成绩上了清华分数线,但没有去清华上学,实力强又任性,反观自己的孩子,成绩中不溜秋,过两年高考能考上本科自己就很满足了。

1)有人考不上清华,有人放弃清华

清华大学是国内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高校之一,它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认为是国内最好的两所大学。

数据显示,清华大学每年在中国内地招收的本科生人数在3500人左右;北京大学每年在中国内地招收3000到3500名本科生,两校每年招收的国内本科生只有约7000人。而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193万人。也就是讲,只有排名前0.6‰的优秀高考生,才有资格进入清华北大。

这样看来,考不上清华是正常的,那些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则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过,能考上清华大学,不代表就一定会选择清华大学。

同时收到清华北大邀请的上海市应届毕业生严同学,就放弃了读清华北大的机会,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该校“最强专业”之一探测制导与控制(航天方向)。

云南考生李一峰,当年高考考出了712分的好成绩,上清华北大绰绰有余,但他拒绝了清北,选择了川大。他做出这种决定的理由是“川大是初心”。

来自通州高级中学的学霸丁同学,当年高考考出了423分的高分,物理化学双A+,但他放弃了清华大学抛来的“橄榄枝”,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物理学师范专业。

某年安徽高考,亳州市第一中学有8名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录取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他们中有的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有的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

当实力强到一定程度,的确可以任性一点。这些优秀的学子,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追求,且能冷静地思考,他们没有被社会“绑架”,而是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初心选择大学。

2)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天生注定

有些学生,勤奋刻苦,恨不得把每天的24个小时全用在学习上,但学习成绩依旧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每天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不多不少,可是成绩顶尖,把其他同学远远地甩在后面。

有句话讲得好:“努力决定下限,天赋决定上限”。一个资质普通的人,再努力,也无法突破顶在头上的天花板,这是现实,一个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天生注定。有些孩子,天资聪颖,他们智商高、领悟能力和专注力都很强,听老师讲的知识一听就懂,连着学习四五个小时都不觉得累;有些孩子,智力一般,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只得搭上许多课外时间,所以学习效率低下,两个小时学不了别人一个小时学的知识,而且还学得不扎实。

资质好的学生,老师稍一点拨,学习成绩就相当不错,只要他们自己不胡来,一般都能考上好大学;资质普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很吃力,在校外补课也很吃力,他们拼尽全力也只能考上一所普通大学。

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他们通过后天的训练,专注力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了。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坚持和引导,因为他们的父母用心搭建了优良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并用科学的方式培养孩子。

所以,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个人的资质、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升。虽然只能提升那么一点点,但有时候,就是那么一点点的提升,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眼界和格局。

话说回来,资质平平又如何?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在资质方面的差别很小,大家拼的还是努力、勤奋。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凡事要尽力而为,至于结局究竟怎么样,就看命了。

今日话题:你觉得那些考上清华的孩子,是努力多一点,还是天赋多一点?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