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毕业于清华大学,却毅然决然地放弃百万年薪,从事着没有学历也可以做的工作,有人选择了卖煎饼,有人做了专职“红娘”,这些清华学霸都是谁?
他们当初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时隔多年,他们的现状如何呢?
第三位第四位清华学霸姐妹花马凡雅和龙春宏,二人不仅同乡同龄,还是个妥妥的美女学霸,从小就成绩优异。
1991年出生于云南楚雄的马凡雅,曾是楚雄市的中考状元,同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的龙春宏曾是丽江市的中考状元,而优异的成绩也让这两个女孩成为了高中的同班同学。
2010年高考,二人分别考了628分、626分,并相约着一起报考了清华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学习金融专业。
大学4年,她们形影不离,不谈恋爱,共同成长。
大学毕业后,马凡雅被保送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研,而龙春宏也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的研究生。
读研一时,马凡雅曾在香港国际投行实习过一个暑假,研二时她又以交换生的身份前往欧洲深造。
研究生毕业后,她顺利地进入北京的一家跨国投资机构工作,年薪百万,福利待遇丰厚。
而龙春宏读研期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除了带领团队在霍特奖的全球竞赛中获得大奖之外,她也曾前往国际投行摩格斯坦利实习过。
拿到硕士学位后,她顺利地进入了香港的一家跨国集团工作,年薪百万。
事业有成的同时,她们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组建了幸福的小家。
但就在事业家庭双丰收后,马凡雅和龙春宏却做出了一个十分疯狂的决定——放弃百万年薪的金融工作,专职做“红娘”。
这件事被曝光后很快就引起舆论哗然,大家都很不理解,两个毕业于清华的女学霸为何要这样做,她们到底图什么呢?
其实做“红娘”是她们的爱好,早在2015年的时候,她们就已经做过“红娘”了,甚至国内第一个专门为大学生交友服务的相亲平台就是她们一手创立的。
平台最初只收录了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四所高校的学子,到了2019年的时候,数量又多了5个。
几年间,这个平台已经先后帮助上千人解决了单身问题,甚至就连龙春宏自己也是通过这个相亲平台才认识现在的丈夫的。
她们之前一直都是在学习和工作之余管理这个平台,直到2021年年底,她们都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后,终于决定追随本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红娘”这个职业上来。
第二位清华才子吴一黎,1984年出生于北京的他从小就喜欢思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3年,从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了清华大学的软件学院,大学期间,他曾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
和很多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不同,大学毕业后,吴一黎就先后进入了全球最顶尖的两IT跨国企业——甲骨文和IBM公司工作。
3年销售,4年高管,到了2014年的时候,吴一黎的年薪已经高达百万,除此之外,他还享受着非常丰厚的福利待遇。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吴一黎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他的妻子刘佳雪是他的高中同学,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清华大学法律系的硕士研究生。
毕业后担任了一家金融公司的法律顾问,年薪50万。
事业有成的二人顺理成章地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北京有车有房,拥有着许多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以实现的富足生活。
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婚后不久,二人就决定放弃高薪工作,转头踏上了创业之路。
当时二人联系了以前的一位同事作为合伙人,一切准备就绪后,三人风风火火地开了一家不到8平米的煎饼店。
由于地址就在北京的繁华地段,所以这家店一开张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尤其是清华才子卖煎饼的消息不胫而走后,舆论瞬间哗然。
很多人都不理解,清华的高材生为何会选择这种又苦又累收入还低的工作。
面对外界的质疑,吴一黎的回应有两点,一方面是他的妻子从小就喜欢吃煎饼,从小就立志要开一家煎饼店。
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当时就想自主创业,而之所以选择卖煎饼,是因为当时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后发现。
在北京每天有800万多人都要吃煎饼,有市场需求,而且当时煎饼也没有主导品牌。
不过卖煎饼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走,累死累活下来,一个人一天也只能摊出200张煎饼。
为了减轻人工压力,吴一黎就在大学同学的帮助下研发了全国第一款3D煎饼打印机——三弟画饼。
只要将面糊倒进去,就可以做出任何形状的煎饼。
不仅如此,第二年二人还又合资开了一家“小飞侠”科技有限公司,将这款机器实现了量产,并创下了10分钟销售50万的佳绩。
那么,吴一黎的现状如何呢?
如今吴一黎本人的身价早已过亿,不过并不是卖煎饼卖出来的。
早在2016年他就将视线转向了线下零售数字化河北智能化升级,并在次年就创立了图灵通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今天的StandStar(视达)公司。
全国各地的很多智能货柜、智慧门店、无人店等是这家公司提供的技术服务。
第一位清华女博士石嫣,1982年,她出生于河北保定市,她的父母曾插队下过乡,二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相识相恋的。
小时候,石嫣经常听父母讲述插队下乡的那段往事,而且在不知不觉间,她就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个兴趣也影响了她一生。
在父母的精心教导下,石嫣从小就乖巧懂事,学习的事从来不用父母督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2年高考,石嫣的成绩非常优异,报考清华北大完全没有问题,但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这一年秋天,她走进了河北农业大学的校园,学习与农业相关的专业。
4年的大学时光悄然逝去,而石嫣的学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6年,凭借着出色的表现,石嫣直接被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而且是硕博连读。
这次她选择的专业依旧是十分冷门的农村发展专业。
攻读研究生期间,石嫣先后去过几十个乡村展开调研工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乡村发展的基本观点。
不仅如此,2008年,她还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出国深造的农业学者,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地升农场”交流学习了整整半年。
她期间专门研究了当地的新型农场经营模式——社区支持农业农场,简单来说,也就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达到“永续农业”。
2008年10月,交流学习结束回国后,石嫣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社区支持农业农场。
名校博士明明有大好的前程,找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轻轻松松,为何非要回到乡下种地呢?
所有人都不理解石嫣的这个决定,她的家人当时极力反对她,苦口婆心地劝她改变主意,但石嫣始终都不为所动,她知道她做的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她必须坚持到底。
为此,她不惜顶着家人的压力,在北京西郊承包了200亩荒地建立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并取了一个十分接地气的名字——小毛驴。
随后她就扎根这片土地,从早忙到晚,浇水、播种、喂鸡、除草、采摘等农活样样都亲力亲为,在她的努力下,农场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那么,石嫣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经过12年的艰苦创业,如今石嫣的这个“小毛驴”农场的年收入早已突破了800万。
因为对农业做出的贡献非常卓越,石嫣也先后获得了很多荣誉,比如“全球青年领袖”、“世界社区支持农业农场联盟副主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