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清华才女不顾父母反对, 远嫁非洲生4子, 25年后回国老同学认不出

每年高考放榜期间,各省市的高分学子都会受到格外关注,他们也是清华北大招生组重点关注的对象。每个考入清华北大的莘莘学子,其父母的付出都是巨大的,他们也是父母最大的骄傲。

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话题:考上清华北大很难吗?在点赞很高的一个回答中,有一位网友的朋友在招生办工作,他每年都能看到许多考上清华北大的考生材料。看得多了,这人经常感叹:“能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天赋很高的,亦或是家境优越的。对他们来说,考上清华北大大概率是注定的。”

这句话可能比较残酷,但也道出了考上清华北大的难度。尽管大学一直在扩招,可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子依旧寥寥无几,全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县可能几年才会出现一个。现在的难度都如此之大,可以想象上世纪80年代考入清华大学多么艰难。

可是,北京一对普通工薪阶层夫妇做到了,家中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小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奇迹还在继续,本科四年毕业时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80年代这绝对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如果这个女孩继续努力下去,且不说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也一定前途不可能限量。

然而,就在女孩人生最为关键的时刻,她不顾父母强烈反对跟着非洲男友远赴贫穷落后的乌干达,而且结婚生子。是不是不敢想象?这是一起真实的事件,在当时引起轰动。当父母得知女儿的决定时,母亲一度以性命阻拦,父亲则一夜白了头。

女孩还是不愿回头,当她先后生下4个孩子,后来再回到北京时变化太大,老同学直呼认不出。如今距离女孩出国已经近30年了,她过得如何,有没有后悔当年的决定?

女孩的名字叫王丽红,1968年出生一个工薪阶层家庭,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虽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可也衣食无忧。在邻居眼中,王丽红从小乖巧懂事,聪明伶俐成为她身上最大的标签。也是从那时开始,“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是专门为王丽红准备的。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那个时代,出生在北京的孩子,如同出生在罗马一样,有很多优势。跟其他孩子叛逆完全不同,王丽红很少惹父母生气,而父母也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她的要求。

王丽红家庭氛围很好,父母相亲相爱,这让她逐渐养成了乐观豁达、颇有主见的性格。也是因为父母重视,王丽红早早就进入学校读书。因为脑子聪明,王丽红学习也不算吃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除了日常学习外,父母给王丽红还报了课外英语辅导班、小提琴班等。从小学开始,王丽红就一直就读在北京市最好的学校,这让父母非常自豪。1986年,王丽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看到这里,人们仿佛看到一位天才的冉冉诞生。

在庆祝考入清华大学的宴会上,王丽红端起酒杯对着父母、亲朋好友侃侃而谈,大家似乎都看到了王丽红美好的未来。进入清华大学后,王丽红依旧是班上的佼佼者,加上她才艺出众,校园里各项活动几乎都有她的身影。

然而,王丽红并不满足,本科毕业后她没有离开清华大学,而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当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寥寥无几,研究生更是万里挑一,王丽红的成绩无疑给父母很大的惊喜。

不出意外,王丽红研究生毕业后将有大好的前程,以她的学历无论是进入政府部门、国企,还是高校,都必将有所作为。王丽红的父母也是这样想的,可她的人生重大意外出现了,她遇到了从非洲来中国留学的苏玛。

苏玛是非洲乌干达人,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联谊会上,他对落落大方的王丽红印象深刻,尤其是王丽红演奏的小提琴曲目让他听得如痴如醉。联谊会结束时,苏玛直接上前跟王丽红打招呼,当时他根本没有想到,眼前这位美丽大方的女生将会成为他的妻子。

初次见面,王丽红没有对眼前的黑人留学生有多大印象,只感觉他很主动,眼神中充满善意。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能来中国的非洲留学生并不多,苏玛能来清华大学留学,也说明他的身份可能不一般。

不久,王丽红下课后准备去食堂吃饭,半路上被骑着自行车的苏玛挡住了去路。苏玛是来要他联系方式的,他用不是很流畅的普通话来表达,王丽红吓了一跳,直接跑开了。随后几天时间里,王丽红无论出现在哪个场合,总是“偶遇”苏玛。

苏玛每次都是朝着王丽红微笑,这让王丽红非常尴尬。命运有时就是难以预测,渐渐地王丽红也回应苏玛,两人之间有了第一次约会,他们漫步清华园,无话不谈,两颗年轻火热的心越贴越近。

“王丽红跟非洲黑人谈恋爱了!”“苏玛肯定是非洲王子!”在那段时间里,“清华才女”王丽红成为清华校园最大的“新闻”,她的行为成为大家学习之余的谈资,可流言蜚语也随之而来。经过一段时间相处,王丽红发现苏玛并不是外界所说的那样,他父亲是乌干达一个农村部落的酋长。

一个是来自非洲贫穷国家的农村小伙子,一个是来自中国首都从小就是娇生惯养的北京女孩,即便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王丽红怎么就看上苏玛。王丽红后来回忆说:“当时我成为了校园里的谈资,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随便的女孩,跟一个黑人男孩约会。但是,我知道他很诚实,并且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去帮助别人。

很快王丽红家人也知道了,她母亲几乎哭晕过去。王丽红父母坚决反对两人在一起,一家人商议后,派出王丽红哥哥将王丽红强行带回家,要求王丽红立即跟苏玛分手。王丽红根本不听,父母发现原来很孝顺的女儿变了,不愿听他们的意见了。

王丽红后来表示,她跟苏玛在一起最大的阻力来自父母的反对。在父母看来,这是一件糟糕透顶的事情,女儿要跟非洲黑人在一起,自己的脸往哪放?更令父母担忧的是,乌干达又那么贫穷,黑人又一夫多妻,女儿嫁到那里后半辈子怎么办?

母亲崩溃了,父亲则一夜白了头。王丽红则当着全家人的面告诉他们,自己非苏玛不嫁,还要跟他去非洲生活。为了阻止两人继续在一起,王丽红父母决定将女儿送到日本去读书。王丽红心灰意冷,来到日本不久,谁知苏玛也追随她来到日本。王丽红被彻底感动了,决定无论父母如何反对也要坚定跟苏玛在一起。

身处异国他乡,王丽红和苏玛的感情反而比以前更深了,两人都视彼此为人生伴侣。女儿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就在这时王丽红发现自己怀孕了。父母只能遵从女儿的意见,让他们在一起,勉强认下了这个女婿。

王丽红父母本以为女儿和女婿会一直留在北京生活,可苏玛却要回到祖国。1996年,完成学业的苏玛即将返回乌干达,王丽红带着年幼的女儿一同前往。那时出国一趟并不容易,王丽红这一走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让王丽红父母更担忧的是,他们了解到苏玛家乡男子都是一夫多妻制,妻子地位低下,“如果女儿在那里受到欺负,该怎么办?”事实上,王丽红也颇为担心,在前往乌干达的飞机上,她对苏玛说出自己的忧虑。

苏玛则微笑着安慰妻子:“放心吧,我父母都很好,你在那里会得到尊敬的。”看着丈夫坚定的语气,王丽红紧紧握着他的手。经过几年的相处,王丽红坚信自己的眼光,苏玛是值得托付一生的男人。

然而,一进入苏玛家乡,王丽红就惊呆了,原因并不是这里无比贫穷,而是苏玛的父亲竟然有10个妻子。当王丽红跟他们一一打招呼时,不停反问自己“苏玛会不会也娶很多老婆?”王丽红一连几天茶饭不思,这引起苏玛的注意。

苏玛问道:“丽红,你怎么了?在这里生活不习惯吗?”王丽红表情复杂地看着苏玛,最后缓缓问道:“你以后也会跟你父亲一样,娶好几个老婆吗?”苏玛则立即举起一只手发誓:“我只会娶一位妻子,那就是王丽红。”

事实证明苏玛没有说错,他没有再娶妻子,而且还给她以当地习俗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婚礼。王丽红说:“有很多人问我,你是不是觉得他很有钱,家里有地位或者是什么,所以你嫁给他,我说我认识他时候真的不知道他家里是什么背景,但是他很坦率地告诉我他家是农民,他给我讲非洲的故事,他就跟我描绘,我就觉得那是一种好像我说不出来的童话世界一样。”

2016年,央视新闻频道播放了《中国人在非洲》的纪录片,王丽红成为纪录片的主角之一。当记者采访王丽红时,她还记得20年前首次来到苏玛家乡的场景,她说:

“这个房子还是老房子的样子,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我都离开快二十年了,卧室当时没有玻璃,我们家苏玛是用塑料布把窗户堵住的,做饭是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用烧炭的炉子也是在这个地方,第一次用烧炭的炉子也不会去生火,当时我自己试着用报纸把火点燃,点了半天整个这个房间全都弥漫着黑烟,底下是另一家的佣人,以为我们家着火了跑上来了,等我跑出来的时候满脸都是煤炭的黑黑的,还哭着,把她给笑的,看我的样子就知道原来我在生火。”

苏玛的家乡是乌干达最为古老的村庄之一,男子的地位远高于女子。在公共场合,男子能坐在椅子上,而女子只能跪坐在地上。这个村庄的人们几乎都信仰伊斯兰教,王丽红也必须入乡随俗,带上头巾。

这个村庄还不允许媳妇跟公公近距离打招呼,每次见面都是远远打招呼,而且还要跪在地上。在中国不可想象,王丽红却没有生气,她说:“我的心态比较好,心态决定了我很多的事情在这里面,我比如在这儿看到了很多事情,在别人眼里头会掉眼泪的,我是觉得很新奇,很有意思。”

在非洲,很多女子存在的意义往往只有一个,为丈夫传宗接代,那里没有计划生育的概念。王丽红是清华才女,她不愿每天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2007年,王丽红生下了第四个孩子,结果短短一年后死于疟疾。

小儿子的夭折给王丽红很大的打击,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王丽红发现乌干达落后的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教育水平太低,于是她跟苏玛商量,创办一所中文学校。

说干就干,王丽红用多年积蓄在当地购买了一所学校,将其改建成“鲁子扬中学”。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王丽红很快就学会了当地的语言,而且他还能用英语跟当地人沟通。鲁子扬中学一期课程为9个月,主要培训中学老师中文。

从创办这所学校开始,王丽红跟丈夫就立下一个目标,要把这所学校打造为当地推广普通话与中国文化的先锋者。笔者注意到,这所学校培训中文老师的课程,得到了中国孔子学院的帮助。

鲁子扬中学成功后,王丽红又斥资创办了一所汉语学校,专门教授当地孩子们汉语。随着中非贸易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非洲,来到乌干达。一时间王丽红成为乌干达有头有脸的人物,可王丽红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

自从1993年嫁给苏玛,1996年远赴非洲举行婚礼之后,王丽红生活也确实颇为幸福,丈夫信守承诺,26年过去了没有再娶一位妻子。乌干达当地熟悉王丽红的人都会称呼她“妻子”,寓意是指非洲人的妻子。但在一些正式场合,他们也称呼她一声“王校长”。

当年不顾父母强烈反对,王丽红坚持来到非洲,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王丽红工作繁忙,管理学校工作强度很大,熬夜更是家常便饭,以至于她的变化很大。

2021年初,王丽红表示当年的目标是100名中文老师,在全国50所学校授课。也是这一年,王丽红回到北京,当跟清华老同学聚会时,因为她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很多人第一眼都没有认出她。

如今王丽红已经54岁了,当有人问她对于当年决定是否后悔时,她微笑着回答:“我从不后悔,非洲很落后,但那里我的价值得到了实现,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很值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