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难度非常之大。尤其是高等数学和奥数题,更是题干都读不懂。因此当韦东奕在奥数竞赛中所向披靡之时,他在数学竞赛领域,和很多中小学生的心中足以封神。
很多人是从一条“欢迎大家报考北大”的视频中,认识并了解韦东奕老师的。尤其是他朴素的外形、奇怪的发音方式,以及手里的馒头和矿泉水瓶,都会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原来作为高等教育界顶级学府的北京大学?里,还有这样一位犹如“扫地僧”一般的老师。
大家在了解了他过往的获奖经历后,更是对他刮目相看,就连高考生都在考试前膜拜韦神,期望能像他一样拥有数学思维,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淡薄名利的韦东奕,从北大博士毕业后,逐渐淡出竞赛圈,除了他担任博士后主持的项目拿下青橙奖以外,好像并没有什么出圈的成就。随后就有不少人开始对韦神的能力,提出质疑。
丘成桐在数学家大会上公开称,拿两个馒头一瓶水的韦神很可笑?
从韦东奕日常的穿着和生活状态就能看出,他的眼中除了数学问题以外,没有任何能激发他兴趣的目标。包括金钱、名利,都不如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更快乐。然而真正做学术的人,除了埋头做研究以外,出席一些活动、会议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向来都是云集海内外数学界顶级学者的盛会。在大家的印象里韦东奕也有资格参加这样的活动,然而他性格使然,未必会愿意参会。
更何况,北大数学院人才辈出。韦东奕也只是刚毕业任职不久的助理教授,有比他在数学界更有成就的北大老师参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丘成桐教授在数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哈佛大学退休后,便正式入职清华大学,为培养更多数学领域人才做出贡献。
此前就有网友把丘成桐和韦东奕放在一起对比,没想到在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丘成桐教授公开表示,数学家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而不是那种拿着2个馒头一瓶水的形象,言外之意就是大家把韦东奕奉为数学界的神很可笑。
没想到这句话传出后,让很多喜欢韦东奕老师的学生坐不住了。我们从未觉得韦东奕的水平位居数学界头把交椅,但作为行业大佬,也不应该贬低一位纯粹的学者。
文人相轻,理科也是,被丘成桐看不起的是韦东奕还是北大?
常有人说“同行是冤家”,学术界也是如此。毕竟他们之间也像普通学生一样,每隔一个阶段,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排名,和在学校里根据考试成绩排名没什么两样。
排名靠前的会获得老师的表扬,而排名靠前的科学家或学者,会获得更多的科研资金和资源,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和团队建设大有助益。
当年韦东奕在丘成桐数学竞赛中横扫各大奖项,堪称全能型选手,就连北大老师都甘拜下风。毕业后没有了老师的庇护,自然在评职称和评优等方面都显现出劣势。
即便韦东奕风采不比当年,丘成桐教授当众调侃自己的晚辈,也实属不该。有网友犀利指出,丘教授这么多年来不止调侃过韦神,还有很多数学界的晚辈都被他贬低过,而这些学生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来自于北京大学。
要知道丘成桐教授和清华大学关系匪浅,而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又是老对手。这样来看,丘成桐教授未必是针对韦东奕,很有可能就是针对北京大学而已。正所谓文人相轻,理科也是如此。
成功的评判标准,除了贡献还有索取
之所以大家拿韦东奕和丘教授相比,就是因为丘教授27岁就当上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32岁获得微积分几何界最高奖项,33岁获得菲尔兹奖章,而韦东奕现在才是北大的助理教授。
即便从数学领域相比,韦神看似略逊一筹,但是他身上最可贵的一点便是纯粹,也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之所以韦神受到追捧,多半是与他拒绝外国名校橄榄枝有一定关系。我们深信韦东奕的科研成果一定属于中国,而丘教授的科研成果和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未必能留在国内。
知识本来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在如今的大环境中,人才外流现象已经引起重视,我们欢迎外籍华人学者回国任教,但是专业成就再高,也不能忽视道德水准。
青少年学生推崇韦东奕,纷纷向他学习,也并不是要学习他的穿衣风格和饮食习惯,更多的是学习他刻苦的钻研精神和纯粹的科研态度。
评判一位学者的成功标准,除了他获得的奖项和取得的成就以外,还要看重他索取的和贡献的是否成正比。无疑学术方面丘教授无人能及,但是在学术以外的方面,好像他的确输给了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