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高考

一亿河南人, 却只有一所211, 为了有个龙子湖大学城, 河南太委屈

如果说中国哪个地方的高考学生最困难?

大部分人都会说河南,这不是什么地域偏见,这是事实。

河南高考是中国的地狱难度

河南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269万的在校大学生,如此多的大学生,河南却连个985都没有,有且仅有一所211大学。

河南以外其他地区的人提起河南的大学能说出来可能只有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了。

而其他在校大学生大省说起知名高校甚至可以像报菜名地说一长串都不带停的。

但是河南没有一所985大学,有且仅有一所211大学,河南的高等教育主力是职业院校、二本以及民办高校撑起来的。

说起河南的高考,那是人尽皆知的地狱难度。

和北京的孩子相比,

北京985的录取率是6.08%,而河南只有0.84%,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河南考生投胎到北京按部就班地学习并参加考试,他考上985的概率是原来的7倍多。

211院校的录取率,北京是河南的6.8倍;

北京今年的一本录取率为46.02%,而河南的一本录取率只有11.93%。

北大清华在北京的录取率为1.0659%,以前就是说北京100个学生里能有1个考上北大和清华,是河南的20倍,像河南、云南、广东等地,1万个学生也只能考上3到5个。

为什么河南孩子上清北的概率只是北京孩子的二十分之一?河南的孩子不配上好学校吗?为什么?

河南人也想知道这个答案,他们年复一年地问,在媒体面前提问,在人大会议上发言。

因为我们都知道高考是孩子一生中为数不多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河南人想让自己的孩子公平一点。

办一所好大学就是给成千上万的河南孩子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想要通过个人努力改变时代,何其艰难。

但幸运的是,河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政治前程给无数河南学子换来一个更有希望的明天。

故事从世纪交替说起,时代的变迁也给了河南学子一线希望。

1998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中国也受到波及,困难环境下百万国企员工下岗。

为了经济发展,政府使出了一系列的手段鼓励大家消费,可是困难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多花钱,都在节衣缩食,大家都知道危急时刻只有现金能救自己。

亚洲开发银行的经济学家汤敏在1998年向国家提出了一份建议书。

建议书里有这样一段内容:在经济最危难的时刻,中国人可以砍掉生活中绝大多数开支,只保留两份钱,一份是填饱肚子的活命钱,一份是供孩子的读书钱。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留在中国人的基因中的。

我们都见过即使没什么文化的长辈也会告诉我们“娃娃,要好好读书。

汤敏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拉动内需,一方面也能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于是在1999年教育扩招,扩招幅度达到惊人的47.4%,扩招人数达到51.32万人。

我们虽然一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我们此前的教育却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而不是现在的大众教育。

我们的精英教育甚至比发达国家的精英教育更精英。

从适龄人口入学比例就可以看出来,我们旁边的韩国这一数据是51%,就连印度都是8%,印尼是10%,泰国是19%,而我们中国的数据只有4%。

那时候如果能成为一个大学生,真的就是普通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那时候的大学根本不需要缴纳学费,而且还有津贴拿。

那个年代无论国家有多困难,都不会亏待大学生,几乎是全社会在累进裤腰带养大学生。

在那个年代,大批大学都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武汉,其他省份只能干望着。

那个年代的大学精英教育化资源被牢牢地垄断着,当时的各个大学基本都直属于各部委,教育资源和各部委高度绑定。

这些学校里面从老师到学生再到就业单位,师生关系、校友关系牢牢地构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即使你在其他地方可以吸引外资建100所工厂,但你也无法建一所好大学。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世纪交替的大学扩招,苦于高考就业的河南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希望出现就要紧紧抓住,河南也抓住了这一机会,三年时间招生人数就从5.8万提高到了14.1万,高考招生录取率提高了58%,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第一次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当时鼓励省级政府和部委合办高校,并且以省级政府为主,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搞民办学校。

河南人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看到了这一线生机。

河南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踏步改革。

随着河南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激增,当时河南高校的老旧校舍愈发捉襟见肘。

1998年的时候,河南高校的占地面积只有2.4万亩,只用了五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64万亩。

校舍建筑面积也在五年内提高了1423.9万平方米,从1998年的782.3万平方米增加到了2206.1万平方米。

这五年的时间,河南的省属高校数量提高到了64所,累计投入231.3亿元。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河南的省级财政每年新增收入50%以上都用于高等教育,真的是勒紧裤腰带,整个河南养教育。

就像这片土地上朴实的农民知道的那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为了河南的孩子,河南规划的龙子湖高校园的土地是8万一亩从农民手里收地,然后10万一亩卖给高校。

这在其他地方卖出的价格至少是30万一亩,因为耕地不是简单的就能变成建筑用地,因为其中包括大量工作,安置填埋、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需要成本的。

这个高校园,环境优美,依湖而建,就像父母一样,河南希望给自己孩子最好的,希望这所大学城不输给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大学城。

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可能就是龙子湖名字的含义吧。

但当时全国其他地方存在粗放滥用土地资源,当时很多地方都在激进地搞产业园,但建成之后却没有多少商家入驻,稀缺宝贵的土地成为无人问津的鬼城。

上面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在这方面管控逐渐收紧,龙子湖想要合规,却得尽早尽快地在政策窗口期前完成动工以及一切手续。

一切条件变得越来越难,但河南依旧没有停下来,望子成龙,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怎么能停。

于是被央视点名批评,一堆河南官员被严重警告处分。

河南错了吗?错了,因为占用了基本农田。

河南背负着产粮的重任,必须对土地指标严防死守。

其他省市可以通过“地票”等手段灵活周转。

但河南不行,背最重的成本,受到最严的监管,赚最少的钱这就是河南。

河南比其他地方穷,比其他地方落后,就必须步子跨得大一点。

就像《我不是药神》里面的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如果能重来,我相信那些河南官员依旧会用自己的政治前程为河南的孩子换一个未来。

龙子湖高校园区占地面积为22平方公里,在北京不过是几个高尔夫球场而已。

但如果没有龙子湖高校园区,河南的分数线可能还要高上几十分。

对一个人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出生地的不公平,这一点在高考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高考公平吗?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英国作家古德哈特提出过一个观点,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往往没什么选择权,他们的命运和出生地紧密地绑定在一起,他们人生的起落往往寄托于脚下那片土地的沉浮。

另一种人往往生长于大都市,家境殷实,生活富足拥有国际化的事业甚至国际化的资产配置可以去全国乃至全世界寻找新的机会。

但至少在高考这件事上,大家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毕竟这个世界上通过努力就能获得回报的东西并不多。

虽然我们看到一亿河南人,只有一所211,高考穷省是真的难。

但我们也要看到时代在进步,上个世纪的时候,河南孩子和北京孩子考北大清华难度的差距是30倍,现在缩小到了20倍。

未来应该会变好,差距会变得更小吧?

这篇文章不只是写给河南的,而是写给所有的高考穷省的。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一片平地,有人会出现在山腰,有人出生在山谷,甚至有人出生在盆地。

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成就斐然因为他们出生在了山顶。但无论出生在哪里,靠自己努力向上攀登的人,永远最值得敬佩。

如果你喜欢作者的文章,欢迎关注和点赞,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