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小学

北京小升初最让人担心的问题, 其实就是信息差!

今年小升初期间,按照例行惯例,在升学季期间,小学会组织一次说明会,简单介绍官方升学政策,有小学老师告知家长可以第十志愿填67中。

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还是对于海淀区一次派位政策不熟悉,有的学校你放第几志愿都可以中签。如果有家长,真这么填了,那么就直接进了。一次派位分四种升学方式:1、登记入学,在所在大区域内选择学校;2、公办寄宿,可以针对全区摇号;3、民办校摇号,针对全区摇号,外区有少量名额;4、按比例直升,想要直升就填报志愿,也可以放弃。

1~10志愿,每个志愿在可选择的学校范围内,只可填报一个学校,多数情况下就第一志愿有用,第二志愿中签的概率就相对小很多,当然,非热门学校第五志愿之后都有可能中签。

不想去的不要提,不想去的不要提,不想去的不要提。今年有接到A学校密电的,家长也按照学校要求填报了一志愿,二志愿自己填了B公办校,觉得既然给打电话了,应该一志愿就中签了吧?结果如意了一半,中签了,但是二志愿中了,最后只能去B学校。

每一年都有没考虑好,随意填志愿,就被录取走了。公办学校录取之后,必须要去,谁也无法改变结果。民办校中签之后有一天的犹豫期,在此期间运气好了,会有学校联系,给密电,运气不好,就不会再接到密电。所以考虑填报民办校的一定确定好,是不是真想去。

非六年级阶段,课外班的钱有多有少,到了六年级,占“坑”的钱就不少,因为是占“坑”,所以就别怕被“坑”,报半天,最后没有起作用也比较正常,每一年的走向和形势都不同,谁也无法预知来年的走势。

点招现在已经启动了限额,多数小强的点招名额在100~200之间,SY因为其特殊性,招的偏多一些。但学校预录取的学生一般接近两倍或三倍,因为最终交车码的时候,会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撕票。

当预录取的学生,撕票的人数大于可以招生的名额时,会有补录;当预录取的学生,撕票的人数小于可以招生的名额时,就点冒了,会有最终录取不进去的情况,今年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至少在5所以上,有小强,有普校,且以海淀区北部学校为重灾区。

如果把所有期望,都压在了这样的学校上,最终可能就落空。关系户数量爆减,也是基于点招名额限额,因为点招空间减小了,学校会优先录取实力强的学生,而关系户就要靠边站了,所以自2021届开始,关系户最终没进去的比比皆是。

所以,在升学季,要根据当年形势以及学校的动向确定是保守些还是激进些。为了希望被推荐六小强,数千、数万的会员费是否有必要?

能问出这样问题的家长,必是不了解学校招生方式的家长,如果真的这样好使,那肯定“人满为患”了,选择了不叫赢在信息差,这是给自己的焦虑买单,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在上岸之前,心里能舒服一点。其实,如果提前能预判学校的招生动态,以及招生的节奏(一般最多也就提前一两天),就说明信息源比较靠谱,没有靠谱的信息源,推荐能力也多数就是个噱头。最次也得知道学校的招生动态消息哈,对学校的招生方式不能熟知,那答案你自己就应该有了。

这两年看似残酷,实则简历中上水平(几个奥数二等或有2~3个三好)的,基本都可以跌跌撞撞上岸,就是需要煎熬到最后,学校在补录阶段,门槛会相对低那么一丢丢,不过或多或少也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如果仅把眼光放在限定的少数几所学校,可能就不会有等来运气的机会。信息差在任何行业都存在,信息圈层天差地别,多接触靠谱家长,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少信息差的方式,在疫情允许后,可能会安排小规模线下交流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缓解焦虑、深度接触、抱团取暖的机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