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 却狂言没钱一定没素质, 神童张炘炀后来如何

“北京乱象完全是由外地人造成的,尤其是东北人”。

“北京必须要限制外地人”。

“白领对北京毫无建树,却严重侵蚀着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机会”。

谁也不会想到,如此口出狂言的,正是赫赫有名的神童张炘炀。这些话一经传播,就引起无数网友不满。

而除了言语嚣张之外,张炘炀还一直逼迫自己的父亲在北京买房。如果不答应的话,张炘炀就表示停止自己的学业,这让张父非常尴尬。那么,张炘炀为何会变成这样呢?

时间回到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期间,一位个子不高,年仅十岁左右的孩子走进了考场。这让许多在考场外陪伴孩子的家长非常诧异。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高考成绩公布后,这个小孩子居然考了505分。这个孩子,就是前文提到的张炘炀。至今为止,他依旧保持着“全国最小大学生”的记录。在2008年的时候,他又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2011年9月,他再次打破记录,成为国内最小的博士生。

10岁上大学,13岁读研究生,16岁成为博士。这样的成绩,让许多人感到汗颜。随后,各种头衔蜂拥而至,有人说他是“神童”,也有人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所以学习成绩这么优秀。

但张炘炀之所以如此优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庭氛围。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和母亲一个是街道干部,一个是学校的老师。两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看书,慢慢地,家里也就有了学习的氛围,张炘炀也从这个时候爱上了学习。

而除了家里面的氛围之外,也和张炘炀本身的天赋有关。张炘炀是个求知欲特别强的人,像他在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经常组织一些知识竞赛,张炘炀总会积极踊跃地去参加。

虽然最后都没有取得像样的成绩,却促使张炘炀对知识产生渴望。但仅仅是求知欲特别强,就能成为万众敬仰的神童么?

神童的成功秘诀

这个当然不是,张炘炀之所以能够出名,和张会祥对张炘炀的栽培离不开关系。先来说说张会祥,他虽然只是一个公务员,但他也曾有机会翻身,成为一个大名人。

张会祥出生在农村,他和张炘炀一样,自出生一来,就是家里面的希望,家里几乎是无条件的支持张会祥读书。

平时农忙或者活多的时候,张会祥的父母都会让他精心学习,不要多想。张会祥也没有辜负众望,在1990年的时候,他便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人大商学院第一届MBA班的入学卷。

张会祥

接下来,只要成功入校就读,张会祥一家人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同龄人也都非常羡慕张会祥,认为他天道酬勤,终于获得了回报。但张会祥却破天荒地放弃了入学人大商学院,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最后人们才知道,张会祥之所以不去,是因为学费太昂贵了。

张会祥内心其实很纠结,一方面自己努力了多年,好不容易看到了结果。另一方面父母一直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供他,如果再向家里索要高昂学费的话,肯定会给家里带来巨大的麻烦。

考虑到这些,张会祥就放弃了这个令人羡慕的机会。在张炘炀出生之后,感到遗憾的张会祥,就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张炘炀身上。

张炘炀与父亲

可以说,张炘炀一出生,张会祥就已经为他规划好道路了。

别人家孩子一两岁正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张炘炀已经在父母的教导下,学完了一千多个汉字。同龄阶段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张炘炀却跳级去读了幼儿园。在6岁那年,就成功从小学毕业。

所以说,所谓的“神童”,并不是天生就聪慧,而是付出了许多努力。张炘炀就是如此,他其实和普通的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在童年时期也都喜欢玩耍,也会看电视,但张会祥为了不耽误张炘炀的学习,在张炘炀在家的时候就从不看电视。

简单来说,张会祥似乎将张炘炀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人”。

因为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在学习。用“学无止境”来形容张炘炀的童年是最贴切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5年参加高考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成绩一出,社会各界都曾劝张炘炀再复读一年,毕竟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天赋,如果能进985或者211这样的高校的话,前途肯定一片光明。

但张炘炀没有选择的机会,一切的选择权都在张会祥手中。他觉得张炘炀这个成绩是很不错的,打算让他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就读。

但张炘炀当时只有10岁,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样子进入大学,肯定是没办法安心就读的。好在学校也比较体贴,考虑到张炘炀特殊的情况,特别为他单独拨出一间宿舍,这样一来,张炘炀父母就可以在学校照顾他。

在父母的精心陪伴之下,张炘炀13岁那年成为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6岁那年成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

逼迫父母买房

这也让张炘炀再次成为社会的焦点,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天之骄子。但张炘炀却随着年纪增长,慢慢地变了一个人。

最主要的原因,是内心的自卑。原来,张炘炀曾和同学在闲聊的时候,吐槽过北京房价太高的问题。谁知道被舍友回怼:你要说觉得北京房价高,就可以离开,没必要留在这里。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张炘炀,一直以来,他都是别人的榜样,很少有质疑或者批评他。舍友的回怼,让张炘炀自傲的性格受到打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炘炀的思想发生一些变化。

虽然一路走来成绩不错,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却改变不了他的出身。他非常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还曾在众人面前说出:我想要成为王者这样的话。

但现实很骨感,聪明的人不乏张炘炀一个。特别是张炘炀学习进度太快,导致许多基础掌握得并不牢固,很快就被其他人拉开了差距。

这给张炘炀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此,张炘炀向父亲提出在北京买房的要求。前面提到过,张炘炀父亲只是一个公务员,母亲是一个教师,这么些年来积攒的工资根本不足以在北京买房。

但张炘炀却以学业要挟,说不买房就不完成答辩,这让张父和张母非常为难。其实也能理解张炘炀当时的想法,那个时候,他恰好是青春期,看着其他人动不动就穿着上千元的鞋子,心里自然会产生攀比的心理。

而张父、张母为了平息张炘炀的虚荣心,就在北京租了一间房子,声称是自己买的。这些张炘炀才放宽心,去参加了答辩。

但在考上博士之后,张炘炀又迎来一个挑战,那就是不知道选什么专业。一直以来,张炘炀都是随着张父和张母的要求按部就班,所有的选择都是他父母所做的。

好在导师毕竟负责任,告诉张炘炀做事不能着急。在导师的鼓励下,张炘炀最终读了8年的博士,在2019年的时候才成功毕业。

读博的这个经历,也让张炘炀一路从神坛跌落下来,不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张炘炀的故事,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有人将他比作“方仲永”,在王安石的散文《伤仲永》中,方仲永天资聪慧,但在后期却泯然众人。

也有人说张炘炀的事件反应出教育中的弊端,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书呆子,而是为了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再一个来说,张炘炀心理素质和成年人相差甚远,却要进入成年人的世界,根本无法与成人沟通,这自然会削弱他的沟通能力。

像买房事件就是如此,当时张炘炀才不过十几岁,那里懂得自己要追求什么呢?因为没有正确的牵引,导致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答辩的时候,威胁自己父母买房。

其实张炘炀并非个例,在他之前,也有个神童,他叫王思涵

在2001年的时候,王思涵以14岁的年龄,考出了572分的高考成绩。这个成绩远超分数线60分,让王思涵得以被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

这个起点,和张炘炀非常相似。都是在小小的年纪,就早早步入大学生活当中。然而王思涵的道路要更加曲折一些。

张炘炀不管怎么说,起码考了研究生,还读了博士,算得上是学业有成。但王思涵在大学里,各门功课都亮起了红灯。在大一刚结束的时候,王思涵就有三门功课不及格,最终被学院要求留级一年。

但在接下来的毕业考试中,王思涵除了英语之外,其他功课成绩惨不忍睹。最终,王思涵被学校责令退学。

这个结果,让许多媒体与大众都看得膛目结舌,人们实在不敢想象,一个天才少年,最终会落得这样的结局。

其实这里也可以看出,操之过急是不行的。老话说得好: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想要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些专家就说过,十几岁的小孩能够在高考的时候考的远超分数线,说明他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但过急的将其送到大学生活还是太早了,毕竟大学里都是一些年纪相差较大的同学,对于刚刚才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肯定会感受到孤独。这种情感上的断层,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像张炘炀就是如此,而面对情感上的孤独,张炘炀将其都发泄到了网络之上。不过,张炘炀在网络上的发言咄咄逼人,让人看不出一点涵养。

张炘炀结局

他在开通自媒体账号之后,就曾发表过大量关于地域歧视的言论。他说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造成的,尤其是东北人。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说出这种话,因为他自己就来自东北。

除此之外,张炘炀也特别势利,说有钱人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人一定没素质。将人的素质与人积攒的财富捆绑在一起。诸如此类的反智发言还有很多,像抨击白领,说北京的白领没有任何建树,却浪费了北京珍贵的资源,以及诸多就业岗位。

张炘炀

这也让许多人对张炘炀的结局感到担忧,很多人都拿他和前面提到的被学校责令退学的王思涵相比较。

但张炘炀最终还是磕磕绊绊的完成了学业,那么,曾经的天才少年,如今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有人说张炘炀毕业后进入了华为工作,拿着非常不错的薪水。也有人说张炘炀已经改名换姓,褪去神童的光辉,正在某处角落里过着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

虽然张炘炀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但关于张炘炀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一直没有散去。人们愈发意识到,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图源网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一切都因为恪守自然规律。孩子在什么阶段,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再说回张炘炀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始作俑者”张会祥,他其实是万千父母的一个缩影。许多父母在自己求学年代,因为家庭等各种原因早早辍学,让他们倍感遗憾。

在成家生子之后,一些人便将自己的遗憾追加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曾做到的事情。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过度的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要看孩子适合什么,真正想要什么。总之,张炘炀的教育经历算不上成功,也算不上失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