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教育资讯

雄安新区的大学这么建: 不仅要借船出海, 还要具备造船入洋的能力!

对于雄安新区来说,我个人之前曾经撰文说过,有三所综合性大学就足够了,即新建一所综合性大学:雄安大学;复校复办一所国字头综合性大学:中国大学;引入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比如与哈佛、麻工、剑桥等合作的大学。

再加上北京需要转移的大学,工业、科技、交通、农林、经贸、信息、金融、艺术等专业类或者专科性的大学,雄安新区好好地“培土”、“施肥”、“浇水”,假以时日,必然会成为一方的高教圣地,也必然会展示其所谓的“雄气”和“雄风”的力量与底蕴。

以上两点是从雄安新区的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的。即雄安新区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接收来自北京方面高校的“输血”的外在机遇,更要具备打造“雄安系”大学的属于自身的“造血”功能,有自己的“家小”。两相益彰。

也就是说,雄安新区需要固本培元,也需要借力用力以打力!雄安新区切忌浮躁和流于表面的不实和急功近利的心理状态。要用螺丝钉和工匠以及“黄页残灯冷板凳”、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人的精神,来精心雕刻雄安新区这块美玉。要让大学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从第一开始就浇筑在雄安新区的骨血里。

没错儿,雄安新区需要承接来自北京的非首都的功能,对于雄安新区的大学来说,更是如此;但是要明白,雄安新区不能仅仅地屈就于此,还应该更好地拔高一下自己。不仅要借船出海,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有造船走向深蓝的能力和资质。

目前,对于雄安新区来说,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这四辆“大学号”快车已经开始“进站”了。未来会有更多的北京高校“进驻”雄安新区,比如、对于校区面积不大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类的高等学府来说,为了扩大发展,校园面积的“扩容”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那么、他们又有如此好的名号,进驻雄安新区的可能性也是非常的高的。

我个人相信,“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雄安新区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对于如此“年轻”的新区来说,雄安更需要时间,需要酝酿,需要沉淀。我们传统上有一句话叫做: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即告诫我们需要内外兼修,热心和激情是必要的,但是、时间和岁月的力量更是能够成就经典的。

因此,对于雄安新区来说,不能一窝蜂、一蹴而就,而应该是走一步、看十步,用伟大的革命导师和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说,“中国的事儿,别着急、慢慢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