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两份特殊的名单一引起关注,那就是中小学名师培养基地和名校长培养基地,各10所,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四所非师范类名校进入名校长培养基地引起热议。
名师和名校长是中小学发展的“核心资源”,他们的师德师风修养、知识视野、教学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乃至区域基础教育的发展,他们出经验、出资源、出成果,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2022—2025年“双名计划”,每年各确定150名教师和校长作为培养对象,那么,到哪些高校和机构培养就至关重要。根据通知,10家单位为名师培养基地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10家名校长培养基地单位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
从两个名单来看,目前全国9所双一流师范大学全部入选,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在两个名单中同时出现,成为师范类院校的“三强”,名师培养基地中,北京和上海各增加了首都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其中上海师范大学是位于所“三非”高校(非985、211、双一流),西南大学由西南师范大学等合并而来,也是双一流大学,唯一的一所非高校类培养单位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名校长培养基地中,除5所师范类大学和北京教育学院外,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北大、清华、人大和浙大,浙江大学作为排名前三甲的名校,也是浙江省的代表,入选应该在情理之中;中国人大作为人文类排名第一的高校,在拥有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的14个一流学科,也是进修培养单位的理想选择。
大家比较关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按理说,北京大学拥有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等一流学科(第二轮双一流北大清华可以自定一流学科),清华大学也拥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一流学科,相比很多高校更有优势。
但也有网友认为,清华北大更应将精力放在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上,近几年来北大、清华毕业生纷纷涌入中学当老师,“抢了师范生的饭碗”,如今又成了名校长的培养基地,“抢了师范大学的风头”,是否合适呢?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