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高考生最羡慕的,当属北京考生。毕竟北京的大学录取率和清北录取率都名列前茅,录取分数线也比河南、山东、河北低一大截,本来以为他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殊不知内卷也是地狱级别的。
中考和高考看似独立存在,却又息息相关,能上名牌高中,就相当于一条腿已经迈入了名牌大学。尤其是北京优质教育资源扎堆,坐拥众多985、211高校,还有多所闻名全国的高中。
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按照分数和获奖经历掐尖招生,高中却是个例外。看到清华附中招生标准后才知道,原来不是北京学生考试分数低,而是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学课本知识了。
“这不是钱能解决的”,清华附中录取条件引热议,能看懂的家长不多
各地中考录取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只待8月中下旬准高一新生就可以入校报到参加军训,9月就要正式迎来繁忙的高中生活了。北京一位中考生家长晒出了清华附中的录取通知书,骄傲的样子好像这不是清华附中的通知书,而是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就在其他家长以为,这类知名高中只要家长有足够高的择校费就有机会入学之时,该家长晒出了清华附中录取条件,瞬间让网友看蒙了,这可真不是家长增加教育投入就能去的学校,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为啥就是看不懂呢?
教育内卷不光是在卷学生,更是在卷家长。普通家长可能以为只要能上课认真听讲,考试考个好分数就能考上好大学,未来就不愁就业。成绩不好就出去补课,补课的内容和目的,也都围绕着升学考试展开,核心还是没离开课本。
结果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力反而用进废退。作为教育水平最发达地区的家长,早已将教育内卷引领到新高度,除了学区房以外,其他培养方式让网友看得一愣一愣的,好像都是在补课,但是和课本与升学考试毫无关系,几乎都是能力提升和各项竞赛。
还有一些跨年级选课,像是超前教育,又和课本无关,还有各种简称和缩写,非海淀家长几乎看不懂。内行才知道这位家长有多厉害,从小到大为孩子仔细铺路,每个阶段都没有浪费。
北京的教育环境有多内卷?清北录取率高并非地域优势
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后,高考大省的学生都很羡慕北京考生,能以较低的分数在“家门口”上名牌大学,以前只当是人家命好,赢在了投胎的起跑线上,现在看到清华附中的学生的学习经历,才知道北京学生不是竞争不够激烈,而是人家压根就不太在乎考试分数。
清华附中一个学校奥赛奖牌数,几乎就能顶一个省的奖牌数,学生平时忙于能力提升,参加各项训练,打比赛,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升学考试的成绩才是货真价实的体现,完全不像其他省份,学生的成绩都是靠死记硬背刷题而来的。
以前有人说高考大省出来的学生都是“小镇做题家”,大家还觉得有些不服,通过努力逆天改命不应该被歧视,现在来看,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对于国内顶级高校来说,当然更喜欢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更胜一筹,而不是只会背书的考试机器。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早开始落实素质教育,学生才能从课本中解脱出来,去参与感兴趣的能力培训,在各大竞赛中崭露头角。而不是为了考大学,只能每天不停刷题,研究高分技巧,虽然能提高高考分数,但是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没有帮助。
笔者观点
常有考生和家长呼吁,全国高考生应当使用一套卷,打破地域限制像研究生考试那样全国大排榜。若真有朝一日实现这样的高考制度,吃亏的终究还是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
要知道并不是高考录取分数线高的地方,教育水平越高。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教育水平。好的教育模式应该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能力,而非考试成绩。
高考大省之所以内卷是因为报名基数大而已,和北京的教育内卷并不是一个维度的,根本没有可比性。比如,几乎没有北京、上海的学生和家长抱怨“学啥不考啥”。
其他地区的考生只需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即可,而北京、上海的学生要学的更多。总而言之,还是教育水平不相上下的省份使用同一套卷,各省分别录取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