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两所高校的教师遭到了严重师德问题的举报,这让人对教师这个被认为是伟大而神圣的职业产生了疑惑。教师作为社会的重要角色,特别是那些地位较高的高级教师,更应该扮演学生们的榜样。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打击。
在最近的一则通报中,北京大学?微博透露了教师冯仁杰的不当行为。冯仁杰被指控与多名人士发生不正当关系。经过调查,北京大学方面不得不撤销了冯仁杰的教师资格,并取消了他的研究生导师资格,最终解除了他的聘用关系。
发生的事件始末如下。今年12月初,一个微博网友以“北大冯仁杰事件受害者”的身份举报了北大教授冯仁杰存在混乱的男女关系。举报指称,冯仁杰以欺骗的方式同时与多名女性保持关系,并且与她们发生了不正当的性关系。
这些受害女性是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冯仁杰的。在他们初次相识时,冯仁杰对她们频繁表示好意,并明确表示自己是以结婚为前提进行交往的。在冯仁杰的强烈示好下,这些女性逐渐对这位作为导师的北大教授产生了信任。
这位北京大学的研究生
导师拥有出色的海外留学背景: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则是在美国西北大学取得的,并曾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这样的学历背景摆在任何人面前都会引起关注。此外,冯仁杰在恋爱时还经常询问对方想要生几个孩子,并真诚地表示要带女朋友回家见父母。
然而,在交往不久后的今年四月,其中一位女性发现冯家中有其他女性的头发留在了家中。在她质疑的情况下,冯仁杰却回应称她无理取闹,情绪失控地将她赶出了家门。
在这起事件发生后,冯仁杰试图多次与受害女子和解,表达对家庭的渴望,希望能与她一起建立一个家庭。也许是因为女人通常心软,受害女子选择原谅了他。
然而,老话说得好,“狗改不了吃屎”,不久之后,受害女子发现了一份七夕礼物——一把剃须刀,出现在家里。面对受害女子的追问,冯仁杰做出了这样的反应。
根据爆料信息,冯仁杰不仅是个渣男,还倾向于家庭暴力,让人感到恐惧不安!在事件发生后,受害女子还发现了这位研究生导师更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据了解,与受害女子认识之前,这位研究生导师在2016年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而他的婚姻对象竟然是北大14级经济学院的本科生唐某。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结婚时,唐某才刚刚年满20岁,刚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不论如何,冯仁杰与在读学生之间存在巨大的年龄差距,更不用说师生之间的恋爱关系了,这就让人对他大加诟病。
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位教授实际上还是个彻头彻尾的“第三者”。
冯仁杰以自己作为研究生导师的身份为借口,在与A约会时对B说自己在学校有事情无法抽身;而在与B约会时,却发送给C在学校听讲座的截图。
令人震惊的是,冯仁杰曾经在一天之内与三名不同的女子进行约会,这着实让人惊叹。
根据爆料内容:“(冯仁杰)将我带至他家后,对独自在酒店等他的媛某说自己的大姨来北京上访不顺,信访局的人赖在他家不走……”这样的借口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爆料中还曝光了冯仁杰和多名女子之间的聊天记录,言辞肉麻、尺度过大,让人作呕。
从与媛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对他深情款款,却被他当作泄欲工具。真是令人发指!
除了媛某,冯仁杰还与一位称为“小仙女”的女子有染。这真是让人作呕!
更可恶的是,当王某在生理期间无法与他交往时,这个渣男却表现出不愿负责任的态度。
他插足本科生,出轨已婚女子,哄骗那些毫不知情的女性,真是恶心至极!
冯仁杰的出轨事件在微博上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争议。随着这名网友发布了一系列爆料信息,更多曾经被冯仁杰撩过的女生们陆续纷纷发声。这些信息揭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冯仁杰在与前妻唐某依然在一起的时候,居然对许多不同的女生进行了不忠的行为,这一切被证实为婚内出轨。
更令人愤慨的是,在受害女子向冯仁杰表示她们要报案时,冯仁杰竟然多次威胁她们,声称他能够找到人来证明这些受害女子只是在造谣,试图以造谣诽谤的名义对爆料人进行反击,甚至威胁将她们告上法庭。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无疑让人对冯仁杰的人品和道德标准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那些受害女子的感情,也挑战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冯仁杰被揭露出来的行为简直让人大跌眼镜。他有着出色的个人履历,看起来像一个典型的理工男老实人,然而,他却并没有满足于身边的在读学生和已婚妇女,甚至还在征友平台上广泛撒网,试图欺骗更多的女性。这种明显的欺诈行为令人震惊,也让人开始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互信问题。
冯仁杰,作为一个高智商的研究生导师,本应该专注于发表论文和教育指导学生。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却选择了沉溺于自己的人脉和身份,试图压制事态的发展。这样的行为无论对普通人还是对所在的北京大学来说都十分不可接受。
幸运的是,北京大学方面在接到举报一周后做出了令人满意的决定,决定让这位导师离开校园。这个决定展示了学校的坚决立场,并给予了所有被冯仁杰伤害的人应有的公正回应。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前北大研究生导师并不是师德败坏的孤例。在过去,类似的案例时有发生,令人痛心不已。这种借助学术之名,滥用对知识的崇拜和渴求来伤害他人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